
12月21日,在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奮力推進效益武山和諧武山建設進程中,共青團武山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回顧總結了共青團武山縣委員會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工作任務,選舉產生了共青團武山縣第十五屆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

共青團天水市委書記馬越垠、組宣部長楊芳出席并指導了會議。縣委副書記潘春久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縣委常委副縣長韓大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郭海軍、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張有信、縣委常委城關鎮黨委書記康志鋒、縣人大副主任麻保祿、縣政府副縣長宋玉香、縣政協副主席馬進,縣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韓根祿、縣婦聯主席李高婕、縣科協主席郭天福、縣殘聯理事長王亦武、縣工商聯會長陶勝子,全體代表共130多人參加了會議。退休老領導趙改萍、張香琴應邀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丁世雄同志主持,王霞同志致了開幕詞。

武山縣委副書記潘春久作重要講話,他指出,共青團武山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是我縣廣大團員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縣廣大團員青年代表充分發揚民主、共商我縣共青團工作的盛會。開好這次會議,對于共青團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我縣共青團事業的深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他進一步指出,縣第十四次團代會以來,全縣共青團組織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和青少年成長成才的現實需求,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青春建功新農村”、“農業產業化青年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的全面實施,為我縣的農村經濟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創新創效活動的扎實推進,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和效益提高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雛鷹行動和“手拉手”活動不斷深化,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蓬勃開展,使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自覺行動;希望工程、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創業行動的深入開展,在全社會倡導了新風正氣;團的工作手臂不斷延伸、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為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經濟、服務青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就進一步做好共青團工作,潘書記對全縣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提出了三點希望和要求:一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爭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棟梁之材。當前,正處在構建效益武山和諧武山的關鍵階段,需要包括廣大團員青年在內的全縣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誠,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廣大青年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致中國青年群英會的信》的精神,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要勤奮學習,提高本領,要錘煉品德,弘揚新風,開拓進取,艱苦奮斗,積極投身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輝煌業績。二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青年工作,肩負著團結教育青年一代的重要職責,全縣各級團組織一定要加強和改善共青團工作,著眼始終保持團的先進性,創新工作機制,大力加強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擴大團的覆蓋面,增強凝聚力,提高戰斗力,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通過積極開展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最廣泛地團結、教育和引導青年,搞好建設服務。三是加強黨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我縣團建工作水平。發揮好共青團的作用,對于做好黨的青年工作尤為重要。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堅持以黨建帶團建,支持共青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關心團員青年和團干部,著重幫助他們加強黨性修養、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石茂元同志代表共青團武山縣第十四屆委員會作了題為《高舉偉大旗幟 堅持科學發展在建設效益武山和諧武山的偉大實踐中奉獻青春和力量》的工作報告。
報告回顧總結了共青團武山縣委員會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五年來,全縣各級團組織在縣委和團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努力把握當代青年特點和青年工作規律,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較為圓滿地完成了縣十四次團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全縣團的工作得到長足發展,呈現出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嶄新局面。
——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團員、教育青年,緊密結合青少年思想實際,深入開展各種切實有效的主題教育活動,促進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從培養和造就“四有”新人的戰略高度出發,把加強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緊緊抓住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開展的有利時機,組織團員青年尤其是全縣團干部扎實學習政治理論等知識,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再創新輝煌”的信念。
——堅持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經受鍛煉、成長成才,發揮自身優勢,找準工作定位,主動融入大局,廣大團員青年在經濟建設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得到進一步顯現。積極組織廣大團員青年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實施了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幫助青工學習技術、提升技能。大力開展“農村青年創業成才行動”和“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養出了一大批農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典型。五年來共培養各級青年星火帶頭人和農業產業化青年工程領頭人16名。開展了“新農村建設我能行”等活動,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實施了“保護母親河行動”,組織開展植樹造林,累計新建青年林 2000多畝。
——堅持突出團的品牌活動,大力發揚共青團開風氣之先的優良傳統,引導青年積極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弘揚了社會新風,展示了青年風采。青年志愿者行動蓬勃發展。在“青年志愿服務周”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志愿者注冊制度,積極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使志愿者活動邁上了規范化、經常化的軌道,特別是西北師大志愿者每年暑假在我縣的義務支教、模擬法庭宣講等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青年文明社區創建活動穩步推進。扎實開展了青年文明社區大家樂等活動,創建青年文明社區2家,其中1家社區獲得了市級“青年文明社區”稱號。“青年文明號”創建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縣創建省級“青年文明號”2個,市級6個,縣級15個。“武山縣十佳少先隊員”評選表彰活動已形成屆次化,樹立了先進典型,掀起了學比和趕超先進的熱潮。
——堅持竭誠服務青年,傾情為團員青年特別是弱勢青年群體謀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極大地增強了團員青年的歸宿感,各級團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明顯提升。大力實施希望工程,修建了鴛鴦盤古、溫泉田河、咀頭管溝三所希望小學。助學圓夢行動累計救助貧困大學生82人。爭取項目救助貧困中小學生累計520人次。從國際行動援助武山辦公室每年爭取專項活動經費6.2萬元。培訓希望小學教師18人次。爭取希望網校、希望書庫、明德獎學金等項目資金110萬元,為貧困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加強青少年維權工作,以“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為依托,突出宣傳教育、維護權益、凈化環境,積極推進“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尤其是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為青少年營造了“安全、文明、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青少年文化活動取得新進展,建立農村青年中心3個,城鎮社區青年中心1個,建成了縣青年就業服務指導中心,開展職業介紹200多人次。積極開展“工崗快遞”活動,促進下崗青工就業。推進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向外輸送農村青年1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