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領導干部研討班(之六)
紀永安:新形勢下如何統一全縣各級干部思想行動抓好“三農”工作

12月7日,副縣長紀永安在武山縣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就如何應對新形勢,切實把全縣各級干部的思想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理清工作思路、創新機制措施,努力抓好“三農”工作作了專題輔導。
一、認真學習把握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基本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戰略思想。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集全黨智慧,聚全黨共識,深刻總結了3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和基本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主要任務。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務必抓緊抓好,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切實把各級干部思想統一到這一決策部署上來。
第一,三句話總結了當前農村改革發展所處的階段。即,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第二,六個目標展示出農村的美好前景。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六個方面的基本目標,讓廣大農民看到了美好前景。一是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二是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四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五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六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第三,三項具體工作是今后農村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第四,四項制度成為農村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即,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
第五,七大部署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現代農業首位。全會從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等七方面部署現代農業發展工作,并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這七項部署的首位。
第六,八大舉措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全會從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社會管理八個方面就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作出了具體部署。
第七,三個要求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一是要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三是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二、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努力開創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第一,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必須要吃透縣情。我縣山多川少,人多地少,水資源豐富,是一個以糧食、蔬菜種植,生豬、家禽養殖,勞務輸出為主的農業縣。近年來,根據這一特征,我們狠抓“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同時也有許多有利的條件,只要堅定信心,樹大目標,科學謀劃,狠抓落實,就能推動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全面加速、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
第二,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必須理清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思路。面對新形勢,要進一步明確符合武山發展實際,與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相吻合的“川區抓蔬菜,山區抓洋芋,集中抓養殖,普遍抓勞務”的農業農村工作思路和“全面加速,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的奮斗目標,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改善基礎條件為前提,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第三,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必須加快農民增收。要引龍頭壯產業,建基地擴規模,興機制拓市場,突出抓好“百園十帶”(“百園”即20個蔬菜示范園區,80個畜牧養殖示范園區。“十帶”即榆盤、咀頭和四門--馬力2條馬鈴薯產業帶;渭河流域南北兩山及淺山區3條果品產業帶;渭河、榜沙河、山丹河、南河4大流域無公害蔬菜產業帶;溫泉--馬力蠶豆、蕓豆產業帶),大力實施優勢產業、扶貧開發、二三產業、科技等增收工程,加快農民增收。
第四,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必須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山、川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實施蔬菜增效、糧食增產、規模經營等結構調整工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河谷川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淺山干旱區以發展旱作農業為重點,高寒陰濕山區以發展特色農業為重點。
第五,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伐。要堅持 “川區水利化,山區梯田化,飲水安全化,道路網絡化,鄉村清潔化”的奮斗目標,繼續加強農業水利、飲水安全、農村能源、堤防工程、鄉村道路、蔬菜園區、養殖小區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發展步伐。
第六,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三農”工作,必須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在機制創新上狠下功夫。要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主的標準化生產,做好項目整合,加大農業投入,以工業化的理念抓好農業發展,重用人才,創新機制,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政府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