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滿園
——記發展中的武山蔬菜科技園區

“天使、費烏瑞塔、紅菩提、太陽格林、牧童、紅運……”誰也不會想到,這些新鮮的詞語竟然是武山蔬菜高科技園區里各類新鮮蔬菜的芳名。春來滿眼香,陽光明媚的4月下旬,記者走進了位于洛門東旱坪的這個蔬菜園區,切身感受了科技進步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變革。

一座日光溫室前,技術人員正在操作最新引進的電子卷簾機,輕輕一開電源,卷簾機便帶著草簾自動升降。高級農藝師王江俊介紹說,過去農民要完成這個作業過程,每天早晚至少要用兩個人忙碌1個多小時,現在啟動電源只需3分鐘。今年初武山縣蔬菜局從山東引進了機械設備后,進行了多次反復改進調試,終于試驗成功,新設備省時省事,又能有效地增加日照時間,同時在遭遇惡劣天氣的緊要關頭,能及時降下草簾,可預防和避免災害的侵蝕。王江俊說,已有很多農民通過農機補貼的辦法購買卷簾機,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有效集中勞動力,進一步推進蔬菜產業的集約化生產經營。正在園區開展技術試驗的縣蔬菜局局長楊盛平說,今年以來全縣的蔬菜科技人員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新機制,轉變作風,在做好自己研究的基礎上,加大對外交流合作的力度,采取走出去學習、請進來培訓的辦法,與農業部、中國農大、省農科院、甘農大等院校建立聯系,邀請專家到武山考察指導,與民勤、靖遠等縣進行交流,高起點引進新技術,3個多月時間引進并試驗、示范、推廣了農民好種、好賣的4大類50多種蔬菜新品種。去冬今春他們還進行了洋蔥春季育苗、鋪膜移栽技術的試驗推廣,改變傳統的沙田耕作模式,每畝可節約投入成本300元,洋蔥商品率由原來的70%提高到90%以上,目前正在10多個村推廣,三年時間將在全縣逐步推開。同時,他們與蘭州高原蔬菜集團合作,為蘭州100多個社區調劑配送武山蔬菜,為武山蔬菜下一步進超市、提品位打下了基礎。

蔬菜苗也用上了“電褥子”。濕熱的溫室里,新培育的各類菜苗長勢旺盛。在這里蹲點示范的技術員裴曉剛、宋繼紅、馬衛東指著電子控溫儀說,通過電子控制溫度的地熱溫床育苗新技術,是他們今年攻堅的一項課題,解決了惡劣天氣下育苗的一道應急難題。
武山縣是全國綠色農業食品示范縣。為了進一步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增加食品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土壤監測。一名技術員指著土壤淋溶試驗裝置說,通過對土壤重金屬、鹽漬積累等成分的監測,將為今后全縣蔬菜的科學施肥、科學生產起到重要的作用。(特約記者 陳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