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步入快車道
——武山縣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綜述
□特約記者 陳曉明 何輝
6月1日,記者從武山縣有關部門了解到,元至5月份全縣的財政大口徑收入累計完成4345萬元,同比增長46.8%,刷新了該縣財政收入增長最快的歷史記錄。其它各項指標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武山縣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開展,堅持把打牢堅實的理論基礎作為主要任務,緊密結合實際,注重創新活動載體,大造輿論聲勢,領導示范帶頭,強化學習調研,精心指導檢查,突出實踐特色,保證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順利開展,推動了效益武山、和諧武山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突出學習主題,讓黨員干部受教育
“最大程度地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好中求快、最大廣度地以人為本、最大深度地挖掘優勢、最大力度地統籌城鄉,實現效益速度并重、經濟社會并進、城鎮鄉村并建、內源外源并抓、富民強縣并舉,打造富裕、文明的效益武山、和諧武山!边@是武山縣提出的“五最五并”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全縣各單位把科學確定符合實際的活動主題和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作為搞好學習實踐活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圍繞主題,創新載體,深入開展了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服務型、規范型、和諧型“六型”機關創建和“八比八促”主題實踐活動,改進學習方式,堅持“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并舉,各級領導干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了全縣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
截至目前,縣委理論宣講團巡回宣講100多場次,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聯系單位專題輔導38場次,科級黨員領導干部在本單位開展理論輔導286場次,邀請省、市、縣專家教授舉辦專題講座149場次。編印了《科學發展觀學習輔導300問》輔導資料,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知識競賽活動,進一步加深了黨員干部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初步達到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的目的。

深入農家院落,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人民群眾的最大需求是什么?我們能為廣大群眾做些啥?”縣委辦公室的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分別走進山丹鄉周莊、丁灣、賀店、山丹、渭河、漆河和城關鎮毛紡社區、韋莊、石嶺等村的22名聯促對象家中,了解情況,訪貧問苦,送科技、送政策、送溫暖、送信息、出主意,實實在在地開展了“四聯四促”活動。
“……縣政府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督辦事項辦結率達到80%,單位和群眾辦理一般事項即時辦結……”這是縣政府辦公室自我加壓,通過網站向全縣人民鄭重作出的五項承諾,同時還公布了監督電話和電子信箱。
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查找突出問題,全縣各單位共召開各類座談會134次,發放各類征求意見表11800余份,走訪群眾1200余人,歸納梳理群眾各類意見建議81條。認真撰寫發言材料,召開民主生活會,積極談心交流,深化了學習效果,進一步暢通了民主渠道?h四大組織領導帶頭寫心得體會文章53篇,集中開展學習交流會11次,各部門、各單位科級干部撰寫心得體會1348篇,組織學習交流會98次。圍繞“四樹立四突破”開展調查研究,確定了379個調研課題。舉辦“領導干部話發展”講壇活動,探討制約和影響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破解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最近出臺了“實施六大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措施,提出要力爭到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7年全國平均水平4140元,年均增長14.95%,將在全縣建設“百園十帶三五”工程,“百園”即建成20個蔬菜示范園區、80個畜牧養殖示范園區,“十帶”即建成10條產業帶,“三五”即創建五大特色品牌、五大龍頭企業、五大專業市場。
全縣黨員干部即知即改,解決突出問題。共為554個農村貧困戶、275個城市困難戶、549名返鄉農民工、132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送去慰問品、慰問金共計78000余元,幫助聯促對象轉變了就業觀念,提供了勞務輸轉等相關信息,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堅持統籌兼顧,讓科學發展上水平
占地136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509.2平方米,總投資4000萬元,建筑高度達49米的縣醫院舉行住院樓開工奠基;水簾洞道路修復工程等10多條道路建設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總投資2154萬元,灌溉面積達5.12萬畝,受益24個行政村4萬多人的榜沙河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日全面開工建設,其中龍川河項目已完成了60%的工程量,今年月份可建成并投入灌溉……一項項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武山大地全面開花,建設進程緊鑼密鼓,為人民群眾承諾的十件實事正在及時辦理。
各單位緊密結合實際,把學習實踐活動與全縣各項工作結合起來,按照“做強農業產業、拉長工業短腿、激發商貿活力、培育旅游優勢、統籌城鄉建設、實現工農一體”的發展思路,搶抓機遇,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強基礎、促和諧為主線,以加快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水力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和人力資源四大優勢,繼續推進基礎設施改善、優勢產業培育、城鎮綜合開發、和諧社會構建四大建設,堅定不移地走好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全民創業、城鎮帶動和科教興縣五條路子,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全縣上下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促進了新農村建設、重點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實現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開門紅。一季度,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72億元,同比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0.43億元,同比增長18.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8億元,同比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4億元,同比增長72.5%;共爭取到國家投資項目43項,總投資3.8億元,其中已下達投資項目11項,總投資1.03億元。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項目爭取最多,固定資產投資最大,財政增速最快,民生問題解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