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一個目標 重視六個結合 制定一個規劃 完善兩個組織 夯實三大基礎
北順:迎著太陽向小康村走去

深秋時節,陽光明媚。記者來到武山縣馬力鎮北順村深入采訪,一幕幕火熱建設的場面不斷映入記者眼簾。驅車沿新建的產業路而上來到了麥卜梁,放眼望去,連片的大棚熠熠生輝,一座座塑料大棚里,各類蔬菜鮮翠欲滴,散發著濃濃的馨香。

包卯定是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的聯系戶之一。走進他家的小院,屋檐下剛豐收的玉米格外顯眼。
記者了解到,他們家原來開過幾年磨房,給村里人加工面粉,并利用麩皮來養豬,養豬經驗比較豐富。磨房停辦以后,他一直有辦個養豬場的想法,但是家里入不敷出,夢想難以實現。這次“雙聯”行動給北順村的農民帶來了希望,包卯定通過武山縣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貸到了8萬元,建起了兩棟聯排豬圈。包卯定說:“兒子包兆輝剛從福建培訓回來,如今在蓉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班,我在家也搞起了養殖,雖說暫時還困難一點,但我已經有了奔頭。”

村干部小朱向記者介紹說,“國家危舊房改造的項目開展以來,我們村已經對200戶村民家中的危舊房進行了改造,如今已完成了100戶的改造任務。”

在王三運書記的聯系戶王興中家,記者看到工人正在熱火朝天的鋪地磚,刷油漆。王興中高興地說:“干部心里裝著咱們老百姓,我們非常高興,再大的困難也不怕,我們一定在好政策的幫助下,早一天過上好日子。”

在北順蔬菜產業園記者看到,總投資150萬元,由福建南安市蓉中村資助50萬元修建的長6公里、寬5米的園區“一縱十一橫”道路硬化已基本完工。中間縱向的那條路,如今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蓉順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給我們北順帶來了新的生機和發展希望,新的日光溫室不斷建了起來,新打的機井出水了,路燈也安上了,新建的村文化廣場已經投入使用,還配建了健身器材,蔬菜交易市場、村級衛生所、村幼兒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一說起“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實施的二十三個項目,村支書劉天緒娓娓道來。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北順村來了很多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與農民群眾認親戚、交朋友,認真落實“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好方針、好政策,實地察訪村情民意,和各自認領的“窮親戚”們一起努力,引導村民學習知識、掌握技術,支持村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優勢主導產業,為致富奔小康共同想辦法、找出路、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

今年75歲的包家樹老人告訴記者,自從“聯村聯戶 為民富民”活動開展以來,全村村民備受鼓舞。不少聯系單位結合實際,使我們幾代人盼望已久而沒有條件解決的問題不僅得到了解決,而且在短時間內已經付諸實施。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猶如浩蕩的春風,吹暖了隴原大地的山山峁峁,也鼓起了武山縣北順村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
有希望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動力,有動力就能致富。北順,迎著“太陽”向小康村走去。(本報記者 楊學龍 武文宣 武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