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楷模之三:
情系鄉親 興辦實事
——記武山縣龍臺鄉陽屲村黨支部書記王菩忠

在龍臺鄉陽屲村老百姓的心目中,王菩忠不僅僅是村里的好支書,更重要的他是鄉親們的貼心人,致富的帶頭人。十多年來,他帶領800多名鄉親們外出創業,讓許多家庭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創業致富后不忘家鄉,積極帶領群眾開展村上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村里爭取項目,先后完成了村上的人畜飲水、道路硬化、村陣地建設和校舍維修等工程。他情系鄉親,興辦實事,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2012年被評為“奉獻武山·十大杰出人物”。
十多年前,由于家境貧寒,不滿二十歲的王菩忠踏上了漫漫打工路,在省城蘭州蹬過三輪車,干過裝卸工,幫人打過雜……所有這一切,磨練了他成就事業的決心和信心,為他以后的事業奠定了基礎。經過一番不懈的努力,于1999年注冊成立了山東大西北貨運有限公司,開通了從山東濟南、臨沂、青島、淄博直達蘭州的貨運專線,專門從事物流配送業務,經過一年時間的打拼,公司逐漸步入正軌。可是,剛剛起步的公司,因一車貨物不慎發生火災,造成貨物全部損壞,直接損失達50萬元,使他再一次陷入創業的低谷。50萬元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到哪里籌到如此大的一筆巨款,他陷入了苦苦的沉思中。但是堅強的他沒有被嚇倒,他振作精神,憑著自己做人的信譽,東借西湊,從銀行貸款,最后終于把所有損壞的貨物如數賠付客戶,再一次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在同行業中樹立了榜樣,成了物流業小有名氣的人物,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不到兩年便還清了自己的借款和貸款。他繼續擴大經營規模,陸續在西寧、格爾木、拉薩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并于2005年申請注冊了蘭州新捷達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開通了青藏物流專線、隴南、隴東物流專線。先后被蘭州市工商局市場管理二分局評為“誠信經營戶”、中國市場學會商品批發市場發展委員會評為“2008年度AAA級文明誠信商戶”。

2010年,在黨組織的關心和鄉親們的支持下,他回到了家鄉,擔任了陽屲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以“不畏艱難,勇于挑戰,引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誓言來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多年來勞務輸出的經驗和優勢,除自己公司盡可能多的容納務工人員外,積極與同行業的公司聯系,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組織陽屲村和周邊的800多名青壯年勞力常年外出務工,引領他們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的帶領下,龍臺鄉的大莊、陽屲、楊咀等村的有志青年在青海、寧夏等省區創辦了10多家貨物托運部,增加了務工人員的收入,擺脫了貧困面貌,提高了生活水平。
為了徹底改善村上的生產生活條件,王菩忠多方奔走,積極爭取項目,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先后為陽屲小學捐贈籃球架一副、專業影像設備1套、潛水泵1個、水管800米及其他學習用品,為村上捐贈了一套音響設備,折合人民幣2.4萬元。他倡導組織在蘭州務工的鄉親捐資修路,拓寬鄉村道路3.5公里,他又捐資3萬元,幫助村上修建了2.8公里田間道路,較好的改善了群眾生產行路難問題。十多年來,人畜飲水問題一直是陽屲村群眾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王菩忠擔任村支書后,提出“國家補助、項目帶動、群眾自籌、社會捐助”的新思路,積極爭取縣財政安全飲水獎補項目,自己墊資8萬余元,從村外6.5公里處找到了水源,修建了100立方米的集中供水池,鋪設飲水管道7公里,建供水點13個,把一池清潔甘甜的山泉水引進了村子,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飲水難問題。工程建設期間,他起早貪黑,吃住在工地,人整整瘦了30余斤,村上的老人心疼的勸他回家休息,他總是說飲水是咱村的一件大事,再苦再累一定要把事情干好。每到逢年過節,他都要為村上的孤寡老人和貧困群眾為送去錢和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村上發生了鄰里糾紛,群眾都愿意找他調解,他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信賴,成為群眾心目中的領路人。
陽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這是黨的富民政策帶來的實惠,也是王菩忠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辛勤奮斗的結果。王菩忠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民黨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賴和贊譽。(記者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