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冬時節,當記者驅車行駛在建成通車的武山大道時,道路兩旁的工業園區、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和洛門物流園區內,仍然可見工人們緊張施工的場景。
新的一年,武山縣將以改革創新的發展態勢著力提升蔬菜產業的規模和品質,加大項目建設投入力度,以“福”文化為主題開發文化旅游產業,建設好美麗鄉村,以穩中求進的步伐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剛剛過去的一年,武山縣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大力實施“11253”區域發展戰略,強力推進“十大工程”、強化“三大保障”、促進“五個提升”,努力戰勝干旱、地震、暴洪等自然災害,著力破解發展瓶頸,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發展提速、后勁增強、民生改善、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5%。

蔬菜產業亮點頻現
2013年以來,武山縣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和首位產業來培育。依托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以“一園一區四片兩帶”蔬菜產業基地和蔬菜科技示范園核心區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規模化布局、整流域開發、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公司化經營,目前形成了以日光溫室、普通大棚、地膜覆蓋和露地蔬菜協調發展,高、中、低檔并舉,特色、優質齊抓的產業發展格局。
近年來,武山縣已成功舉辦了全省蔬菜生產現場會、中國甘肅(武山)蔬菜產銷對接會、中國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大會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武山實現了由蔬菜大縣到蔬菜強縣的轉型跨越發展。截至目前,武山縣先后被農業部等部委授予“中國韭菜之鄉”“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縣”等稱號。
2013年,武山縣投資4.6億元,按照“科技含量國內一流、種植模式先進多樣、示范引導高效直觀、物流服務功能齊全”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武山縣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主要包括工廠化育苗中心、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冷鏈物流和示范種植四大區域,園區集科技推廣、示范引導、集約化育苗、技術培訓、倉儲物流、農業觀光為一體,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武山蔬菜產業的科技含量,推進武山蔬菜產、銷、研、儲、運、加一體化服務格局,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武山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5萬畝,總產量91萬噸,總產值15億元,蔬菜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

項目建設成效凸顯
2013年,武山縣組織實施各類項目380項,總投資142億元,完成投資74.6億元。武山大道續建工程全面完成,徹底打通了城洛一體化發展的主動脈,為大城區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洛門金鑫商貿冷鏈物流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在全省重大項目觀摩活動中獲得一致好評。
與之同時,全長34公里的城沿公路全線貫通,為沿線3鄉鎮14村2萬多名群眾的出行和沿線旅游產業開發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易地扶貧搬遷、土地整理、縣級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等69個續建項目全部建成,高效節水試點縣建設、姚楊公路、梯田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洛門興鑫商業綜合開發、世紀商貿城建設等230個新建項目進展順利,木梯寺文物保護、渭河干流治理工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賀岷國防戰備公路、鴛鴦鎮中心衛生院、溫泉旅游綜合開發建設、體育場館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在招商引資方面,2013年武山縣先后組團赴北京、福建、陜西等地招商,邀請民企隴上行考察團、浙商商貿考察團和江蘇、廣東等地客商考察洽談項目,全年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9項,總投資77億元。積極組團參加了西洽會、蘭洽會、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重慶都市旅游節暨中國城際旅游交易會等節會,簽約投資項目15項,總投資62.01億元。成功舉辦了武山縣投資環境說明推介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簽約項目58項,簽約資金26.6億元。

“福”文化助推旅游發展
2013年,武山縣新打造的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動,是以“福”文化為主題,集民俗表演、祈福納祥、迎福還家等活動為組成部分,著重推介武山地域文化特色的綜合性旅游盛會。
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動正是依托全國第二大丹霞地貌景區開發的以“進福門、走福路、過福橋、登福山,覽世界第一摩崖大佛,觀丹霞奇景”為主題,集旅游紀念品產銷于一體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動。
自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動開展以來,武山各景區接待人數持續增長,以祈福銅鏡、夜光杯、“三編”產品為主的一系列旅游紀念品的銷售收入更是成倍增長,武山已真正成為遠近聞名的“祈福圣地”。祈福游的主題策劃也被列為全省旅游宣傳促銷的范例進行宣傳推廣。
近年來,武山縣不斷加大水簾洞拉梢寺的保護開發力度,深入挖掘歷史內涵,突出水簾洞拉梢寺大佛祈福文化,啟動了拉梢寺文物保護工程,相繼完成了危巖體搶險加固、壁畫彩塑浮雕保護修復、古建筑群保護修繕工程。縣上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后投資1.9億元,新修了主交通道路和環形游步道,自動氣象監測儀、環境檢測設備等相關配套設施,極大地提升了水簾洞拉梢寺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動,已經成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文明新風撲面來
武山創新工作載體,健全長效機制,大力培育創建品牌,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市民文明素質提升、文明幸福鄉村建設等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的良好風尚。
2013年,武山大力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建立了保潔、清運、監督3支隊伍,實行劃段包干、輪流清掃、專人監督的管護機制。在所有鄉鎮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扎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武山縣還在政府網站開設了“武山楷模”專題欄目,對先后涌現出的全縣首屆道德模范張印芳、常鵬圖以及首屆奉獻武山十大人物郝敬杰、王江俊等優秀典型的先進事跡進行了集中宣傳報道,推動了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常態化。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了“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深入挖掘、廣泛推選,涌現出了郭福俊、劉新華等一大批“身邊好人”,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尚。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形式開設了道德講堂,有效推動了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道德、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武山縣還加強了全縣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室、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建設,形成了一批集村級陣地、文化室、衛生室、“六通店”為一體的群眾活動場所,極大地活躍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從城市到鄉村,處處呈現出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記者 趙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