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全面總結和展示雙聯行動開展兩年多來的經驗及成就,縣委雙聯辦與信息中心聯合推出“雙聯進行時”系列報道,以激發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斗志,為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雙聯進行時·聯村單位篇】
共謀富民之策 同奔小康之路
武山縣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雙聯行動開展以來,縣人大常委會按照省、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倡導和要求,把推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奔小康和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縣人大常委會落實“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組織駐縣各級人大代表踴躍參與,積極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為推動全縣雙聯行動深入有效開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止目前,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已為群眾興辦各類實事好事850余件,幫扶物資折合人民幣5200多萬元,其中個人捐助資金2600多萬元,協調解決幫扶資金1700多萬元,爭取項目資金900多萬元;協調落實婦女小額擔保貸款632萬元。

一、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引導參與。省人大常委會向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發出參與雙聯行動的倡議之后,縣人大及時成立了常委會“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并將省、市有關“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文件資料,分發給全縣15個鄉鎮人大和20個代表小組,組織代表認真學習貫徹。并協調代表與600多戶困難群眾結成聯系對子,進村入戶開展幫扶,為聯系村發展找路子,給聯系戶脫貧致富出主意、解難題,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以及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

二、堅持分類指導,增強活動實效。縣人大常委會對“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內容、方式方法提出明確要求,并對機關事業單位的代表、農村代表、非公企業界代表等分類指導,倡導其結合自身實際,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積極為聯系村、聯系戶幫辦實事好事,有力推動了活動取得實效。一是促進了聯系村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共為貧困村協調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4個,總投資2100多萬元,興修田間道路76條,修筑河堤12000多米,改造襯砌大小灌渠10多條;捐助水泥640多噸,硬化村莊巷道11000多平方米;捐助現金7萬元,為5個村莊安裝路燈186盞。縣人大機關為四門、三衙兩個聯系村協調解決資金260多萬元用于修建河堤、硬化巷道、亮化街道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二是促進了聯系村產業發展和農民生產技能的提高。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先后在聯系村舉辦設施蔬菜、旱作農業、畜牧養殖、中藥材種植以及建筑、裝潢等各類培訓班共46期5500多人(次);縣人大機關協調解決了聯系村發展柳編產業面臨的枝條短缺困境,為30多位婦女協調落實創業貸款90余萬元;邀請畜牧獸醫專家對兩個聯系村的82戶養殖戶進行了養殖技能培訓。三是促進了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先后為各級各類學校幫辦實事46件,為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捐助衣物和學習用品272套(件),新修幼兒園4所;通過項目扶持和群眾捐資相結合的方式新修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文化舞臺8處,新設立了10多個村衛生室和農家書屋。

人大代表捐資修建的城關鎮西岔村綜合服務中心
三、樹立先進典型,發揮帶動作用。活動開展以來,武山縣涌現出了一大批體恤民眾、無私奉獻的先進人大代表。如市六屆人大代表、優秀建筑企業家徐西倉出資900多萬元,給縣城東城區修建了一座160多米長的渭河人行橋;出資380多萬元,給山丹魏家溝修建了一座大橋;還出資60多萬元,為同村的12戶特困群眾每戶修建了一院新房。另外還有張春軍、漆理明、包建平、楊福榮、馬四武等許多非公企業家代表,為貧困村修建文化廣場、衛生所、幼兒園、田間道路,安裝巷道路燈,努力踐行著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對在活動中涌現出的這些先進典型,縣人大機關組織相關人員深入挖掘采訪,在人民之聲報、天水電視臺、武山電視臺、縣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上進行了大量的專題報道,以充分發揮其典型示范作用。

四、及時總結經驗,建立長效機制。為了推動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深入開展,常委會在總結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建立了《武山縣人大代表小組活動開展情況檢查評比辦法》、《武山縣各級人大代表履職情況登記制度》、《關于做好代表參與雙聯行動幫辦實事統計工作的規定》等一系列制度。同時,每年的9月份,縣人大常委會深入到全縣15個鄉鎮和各代表小組,對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召開座談會,交流工作經驗,掌握了解情況,總結好經驗好做法。

人大代表捐資修建的山丹鄉魏溝大橋

人大代表捐資修建的城區渭河人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