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將村級衛生室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全年共實施村衛生室建設項目92個,其中災后重建項目67個、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5個。目前,已建成56個,其余36個預計10月底前全面完工。

一是積極籌措整合資金資源。將縣級財政和省、市下達村衛生室建設項目與對口幫扶、雙聯援建、災后重建等項目有效整合,確保各個項目發揮最大效益。各鄉鎮、各村結合當地實際,將村衛生室建設與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村文化室等項目按照“資金不變、渠道不亂、標準不降、節約用地”的原則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既減少了資源浪費,又方便了群眾就醫辦事。

(榆盤鄉堡東村村級陣地 )
二是嚴格建設標準。在確保村衛生室建設面積不小于60平方米的前提下,按照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要求,將診斷、治療、藥房等功能科室全面整合,做到衛生室內布局合理、陳設整齊、門窗通風良好,并具備防塵、防潮等功能。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從制度建設、村醫管理、等方面入手,進一步規范村衛生室運作流程。一方面,統一規范了各村衛生室標識、管理制度、公示欄、宣傳欄、處方、發票、門診日志和印章等。另一方面,縣衛生部門為村衛生室統一印制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1項工作及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等62種表冊,落實村級公共衛生服務,開展以新農合門診統籌為主的基本醫療服務。此外,各村衛生室全部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所用藥物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采購和配送,確保了用藥安全、規范。

四是加強服務能力提升。采取集中培訓、到上級醫療機構實習培訓等方式,切實提高村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完善村醫聘用考核機制,對村醫實行績效考核和年聘任制,先后對469名村醫核發了聘書,嚴格按照績效考核兌現村醫勞務補助資金,提高了村醫的工作積極性。將各村衛生室診療服務列入新農合門診統籌,公開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進一步減輕了群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