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的一年;這一年,縣域經濟持續增長,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這一年,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文化旅游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這一年,48萬武山兒女團結一心,拼搏奮進,在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近期,按照縣委宣傳部的統一安排部署,縣信息中心開設了【2014?精彩回眸】系列報道,通過多形式、多視角,全面展現一年來在扶貧攻堅、雙聯行動、群眾路線、項目建設、現代農業、工商經濟、城鄉一體、文化旅游、財政金融、社會事業、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進一步激勵全縣上下再鼓干勁,再創輝煌,努力譜寫武山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篇章。
武山:五個統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

近年來,武山作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和天水市城鄉一體化試點縣,搶抓國務院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歷史機遇,立足縣情,突出特色,著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一體化發展,在城鎮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促進發展布局更加優化。圍繞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標定位,按照“一軸兩點、組團發展”的空間布局,強力推進舊城區、渭北新區、東城區和洛門鎮區開發建設,城市空間大幅拓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堅持規劃先行,修編完成了武山縣城總體規劃,啟動實施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城區市政設施、道路、供排水和供熱等公共設施專項規劃,著力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編制了鴛鴦新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15個鄉鎮總體規劃和286個生態文明新農村規劃,明晰了功能區發展定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城鄉建設規劃體系,逐步建立了以“十二五”規劃為統領,城鄉發展、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規劃為主體,城鄉一體、功能互補、定位清晰的規劃體系。

二是統籌基礎建設,促進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以優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為重點,著力完善水、電、路等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人居環境,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3.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25%。大力度推進新型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加快灘歌、馬力等4鎮基礎設施建設和9鄉政府駐地村改造,帶動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方位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開展交通道路建設大會戰和水利建設大會戰,全縣85%的建制村通了瀝青路或水泥路,解決了全縣農村23.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016年底,全縣將實現川區水利化、山區梯田化、飲水安全化和行政村通水泥路,農村居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以上,城鄉基礎設施得到大幅改善。

三是統籌產業發展,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突出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優勢,三產抓提升,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突出抓好蔬菜首位產業,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36.5萬畝,產值近16億元。大力培育林果、畜牧、勞務和旱作農業等四大富民產業,全縣果園建設面積達13萬畝,畜牧業總產值6.98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3.9萬噸,實現勞務創收15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大力發展以建筑建材、礦產開發、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經濟,不斷提高縣域經濟實力。深入挖掘縣內旅游資源,抓好水簾洞、溫泉等景區深度開發,木梯寺石窟、臥牛山森林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3A景區,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游被列入“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進一步打響了“祈福圣地?大福武山”旅游品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興產業,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積蓄力量。

四是統籌社會事業,促進公共服務更加完善。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農村學前教育和中小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縣鄉鎮中心幼兒園實現了全覆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78.9%。加快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逐步完善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累計建成標準化村級衛生室180個,確保廣大農民能夠安全、方便、廉價的就醫。高度重視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建成了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344個農家書屋,大力開展群眾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著力完善城鄉就業、低保五保、救災救濟等保障體系,妥善解決了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生活問題,確保了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

五是統籌環境保護,促進發展水平全面提高。深入實施生態美縣工程,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采取“拆、粉、整、綠、建”的辦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整體面貌。在馬力鎮北順、山丹鄉車岸2個省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和山丹周莊、馬力柴莊等4個市級示范村及40個整潔村,改造危舊房900多戶,安裝路燈260盞,栽植綠化樹5萬株,硬化產業路50多公里,建成新農宅800多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強化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推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全力抓好以公共機構、工業企業、建筑行業為重點的節能減排工作,努力建設美麗文明新武山。(通訊員 楊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