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村的美麗蛻變
——灘歌鎮野峪村“1236”扶貧攻堅行動側記

盛夏的灘歌鎮野峪村,驕陽似火。山頭上穗粒飽滿的小麥泛著金色的麥浪,群眾正揮著麥鐮豐收著喜悅;建筑工地上人頭攢動,鏟車、挖機各類大型機械“隆隆”作響;村邊的四馬公路汽笛長鳴,村內一棟棟樓房悄然而立,村口的兩棵老槐樹依舊蒼勁有力的守望在那里,見證著野峪村蛻變的每一刻。

(正在實施野峪村陰坡組道路硬化)
野峪村位于灘歌鎮西南3公里處,平均海拔1940米,轄陽坡、謝家屲、陰坡3個自然村,共128戶610人,其中貧困戶75戶384人。土地貧瘠,農業生產基礎薄弱,水源匱乏,基礎設施、衛生醫療設施及教育設施落后……這是野峪村曾經最真實的寫照。與其他貧困村一樣,貧困對野峪村來說是最大的現實,但最大的機遇就是趕上了“1236”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最大的幸運就是縣政協聯系著這里,他們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了解貧困成因、探索脫貧之計、傾力幫扶脫貧。 誰能相信,一個曾經“出行難、飲水難、看病就醫難、農業生產難”的老大難貧困村,正在悄然蛻變。

(村衛生室建設)
今年以來,針對該村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等問題,鎮黨委、鎮政府積極申報項目,投資80萬元實施了該村安全飲水工程,徹底解決該村128戶61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40萬元將實施4000平方米陰坡、謝家屲組村內巷道硬化工程;積極聯系縣政協,由縣政協出資40多萬元對該陰坡組進村2.3公里通自然村道路進行硬化;完成扶貧項目3.2公里的謝家屲、陰坡組道路砂化工程,徹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針對該村辦公條件落后、無衛生室、教學點落后等問題,鎮政府籌資25萬元,全面完成了村衛生室及教學點建設工程,積極聯系縣政協幫扶建設600平方米文化廣場,修建400平方米護坡一處,進一步完善村陣地功能,為村民文化娛樂提供場所;針對該村無產業支撐,鎮黨委積極與縣政協聯系,規劃試植正茬架豆100畝,積極培育致富產業。同時,由縣政協辦協調提供刺槐樹苗,利用村莊撂荒的500畝山地栽植槐樹林,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