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交易至田間地頭 豆角豐收促精準扶貧
——武山縣四門鎮北山旱作蔬菜交易現場側記

四門鎮北山旱作蔬菜示范區熱鬧非凡,人頭攢動,各種農用車、貨運車川流不息,燒烤、涼皮、水果等攤點更是應有盡有。每年這個時候收購豆角的商販都會來到這里“趕集”,大人、小孩、商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簇擁著豐收的喜悅。

田地間、行壟里,人人雙手似電,剪刀飛舞,一條條綠色的“金條”鉆進了豐收的口袋……“自種植架豆王以來,每到這個季節,天蒙蒙亮時我們就會到地里摘豇豆,趕上好價錢的話,一天就能賣800多塊錢,一畝地能掙6000多元,你瞧,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一位50多歲的農民擦著臉上的汗珠開心的說。

開心的不僅是滿懷豐收喜悅的農民,比農民更早一步來到這里等候收購豆角的商販們也同樣笑逐顏開。在各個岔路口自動形成的“小市場”,賣菜、買菜的車輛在路兩側一字排開,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過磅、打包、裝車的動作靈動有力,付錢、數錢的樣子輕快灑脫……在這里,所有人都忙碌著。

近年來,四門鎮北山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發展高原夏菜,經過努力探索,在周灣、周咀、硬灣、羅灣、常灣、咀兒等6村發展種植全膜玉米、優質架豆王等新型農產品,逐步形成了“4321”(即:在正茬作物種植面積中,全膜玉米占40%,冬油菜占30%,冬小麥占20%,正茬豆角占10%)兩年三熟的旱作農業種植模式,現已初具規模,每年僅正茬豆角和復種架豆王總面積就達到5000畝以上。北山6村種植的架豆王由于品質優良,純天然、無污染,口感絕佳,所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于是商販們便紛紛前來收購,有些商販甚至提前2個月到村上、到農民家中與群眾簽訂收購合同,以便擁有充足的貨源。

“豇豆生長很快,幾乎每天都要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時的話,就會影響賣相,所以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家里的男女老少就連新媳婦們都會一起上陣,忙得不可開交,生怕誤了好價錢。”常灣村黨支部書記常永平說。

北山豆角交易現場已成為四門鎮北山旱作蔬菜示范區順利發展的風向標,不僅方便了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也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更推動了四門鎮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