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山駐村的日子
——記山丹鎮明山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胡秉虎


胡秉虎是省水利廳選配到精準扶貧貧困村山丹鎮明山村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當他第一次踏上山丹鎮明山村這片土地的時候,給他最深刻的影響,就是山區農村的貧窮和農民的艱辛。轉眼間,他到明山村駐村幫扶已經一個多月了。在此期間,從省水利廳干部到農村駐村幫扶干部,他不僅完成了角色的轉變,更重要的是駐村幫扶以來的50多個日夜,讓他深深體會到了農村工作的繁雜和艱辛,感受到了農村工作的熱情和投入,更感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樸實、勤勞和對脫貧致富的期盼。
摸清村情 制定幫扶計劃
一到明山村,他就立即組織明山村的5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按照縣委、縣政府駐村幫扶工作的要求,與村兩委班子逐戶上門走訪調研、與村組干部和農戶座談,在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扶貧需求的基礎上,按期完成了203戶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同時,他針對明山村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現狀,在走訪調研、掌握村情、了解民意的基礎上,逐步明晰了“1145”的駐村幫扶工作計劃。即:圍繞按期脫貧實現小康“這一目標”,幫助村里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這一規劃”,大力實施培養致富領頭人、增加群眾收入、打好農業發展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工程”,辦好送溫暖獻愛心、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幫助群眾看病就醫、組織募捐、申報項目“五件實事”,并為203戶貧困戶逐戶制定了脫貧發展計劃,提出了分年度實事辦理工作打算,使駐村幫扶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標,增強了駐村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宣傳政策 提振脫貧信心
在駐村的這段時間里,他深深懂得,要做好駐村工作,必須和群眾打成一片,知道群眾所需所盼,懂得群眾所思所想。因此,在廣泛調研摸底的基礎上,走東家、串西家,下地頭、上炕頭,宣傳政策、了解民意。他始終覺得,駐村幫扶工作盡管千頭萬緒,但歸結起來就是要幫助群眾找到致富門路,盡快奔小康。出于這樣的目的,他從改變群眾落后的思想觀念、增強致富信心、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入手,從宣傳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關政策及全縣“1+20”方案開始,以閑聊、談心貼近民心,引導貧困群眾發揮主觀能動性,消除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堅定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從根本上激發了廣大群眾主動投身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千方百計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幫辦事實 改善發展條件
到明山駐村后,胡秉虎就把自己當成了明山人,實實在在的為明山村的發展謀思路、想辦法,著力解決了一些制約發展和群眾長期期盼的突出問題。針對明山村群眾吃水難和交通極其不便的問題,與縣水務局聯系,全面啟動實施了涉及240戶的明山村飲水安全項目,目前全長5700多米的主管線已通入到了村內,正在埋設入戶管道;與縣交通局聯系,啟動實施了2.6公里的明山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目前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即將進行路面硬化;由省水利廳自籌200多萬元,正在實施明山村村內道路硬化,修建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改造村委會舊房、安裝路燈等工程。同時,針對村民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種養技術的問題,邀請省農科院副院長賀春責教授對明山村農戶進行了一次種植養植技能培訓,并對山丹鎮全體干部進行了《中國有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培訓。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將會極大地改善明山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艱辛的付出,收獲了累累碩果。如今,明山村發展思路明確,貧困戶發展熱情空前高漲。走進明山村,一條條寬敞干凈的水泥路面、一間間整齊的民房、完善的各類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祥和、安康的農村新景象。這些成績的取得,省水利廳派駐的幫扶工作隊長胡秉虎付出了極大的辛勞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