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擦亮駐村幫扶“金字招牌”
——記沿安鄉草灘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馬小龍

沿安鄉草灘村是武山縣156個貧困村之一,全村現有5個自然村263戶1249人,人均耕地1.66畝,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459人,貧困發生率36.75%。今年7月,馬小龍同志接到縣委選派他擔任草灘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通知后,帶著組織的信任,他立刻奔赴草灘村,用真情和汗水,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勇挑重擔,引領全村群眾踏上了脫貧致富的新征程。
誠心贏得好口碑
“駐村工作好不好,得由群眾說了算”。這是馬小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駐村幫扶工作的座右銘。馬小龍同志作為一名在縣直機關工作的干部,到村任職后,他立即和其他隊員一起,及時調整心態,主動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村民中的一員,撲下身子,扎根山村,和村民交朋友,做村民貼心人,村民有什么意見和愿望,他一家家、一戶戶去了解,特別對老黨員、貧困戶、低保戶、留守兒童家庭等進行重點走訪,噓寒問暖,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摸清了村情民意。在此基礎上,他和村兩委班子,按照民主評選、逐戶核實、公示公告等程序,對貧困戶逐一進行了核實,對因災、因學、因病等返貧的7戶33人經過準確識別,進行了建檔立卡;對已經達到脫貧標準的74戶330人和上次進入的不符合條件的6戶26人,從建檔立卡系統中退出,實現陽光操作、動態管理,做到了公平、公正。同時,他充分發揮自己是高級農藝師的優勢,根據貧困戶不同的致貧原因,為26戶貧困戶分別制定了具體脫貧計劃,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哪戶群眾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到農戶家中,幫他們想辦法,解難題。當他了解到草灘村仁峪教學點留守兒童較多時,他用自己的生活費買了200多支鉛筆、300多本作業本到學校看望孩子們,為孩子們送去了一點自己小小的心意。馬小龍同志誠心為老百姓著想,為群眾謀幸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真心干出好形象
馬小龍到草灘村任職后,當看到草灘村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農民中藥材種植方式落后、經濟收入渠道單一、群眾吃水困難、交通不便、村級陣地辦公場所破舊、公共服務設施短缺等問題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更加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好幾宿他住處的燈都亮到凌晨,這是他在為草灘村的發展想辦法、謀思路,找突破口。他清楚,一個村子要發展,關鍵是要找到適合本村的致富產業。為此,他及時和村兩委班子商量,召開會議制定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并向縣農業局匯報情況,縣農業局為草灘村幫扶地膜2噸,幫扶資金1.4萬元,并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先后多次到草灘村進行指導幫扶,幫助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針對馬鈴薯品種老化嚴重的問題,及時調進抗病性強的青署9號1000公斤,作為試驗品種種植8畝,畝產達到了2500公斤,產量幾乎翻了一翻;針對小麥、馬鈴薯、中藥材病蟲害發生情況,發放農藥600余包,開展化學藥物防治4次,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和效益。駐村幫扶工作開展兩個多月來,馬小龍情系山村,傾心幫扶,一個個富民惠民項目正在草灘村落地、開花、生根,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農家書屋、老人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面開工建設,一個嶄新的草灘村即將到來。一位村民由衷感嘆:“沒想到馬書記在這么短時間內就干了這么多的實事,他是我們村真正的第一書記,他跟我們心連著心,有馬書記為我們脫貧帶頭開路,有幫扶工作隊為我們致富保駕護航,我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用心培養帶頭人
馬小龍到草灘村任職以來,他深深感到,要實現草灘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僅靠外部“輸血”還不夠,必須增強“造血”功能。為此,他針對村干部年齡偏高,文化偏低,后繼無人的情況,積極實施“三培雙帶”工程,對6名后備人才重點進行培養鍛煉,給他們添責任、加壓力,讓他們勇挑重擔,敢于擔責。針對村支部凝聚力不強、學習活動較少的情況,認真組織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活動,為每個黨員過入黨紀念日,激發黨員的內心熱情。不斷加強黨支部的學習,做到黨支部每周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每月一次學習,重點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村政策、精準扶貧等內容。同時,他還健全完善了村級基層民主制度,開展了“四民主、兩公開”活動,支持鼓勵群眾依法參與村級事務的管理,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定、大家辦、大家管。
馬小龍同志的真情幫扶,嬴得了群眾的好口碑;他的真幫實干,彰顯了幫扶干部的好形象;他默默奉獻、腳踏實地的行動,擦亮了駐村幫扶這塊深得民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