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切實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確保完成全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以上的目標,武山縣切實強化工作措施,不斷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有效地遏制了廢舊農膜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為切實遏制廢舊農膜對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影響,武山縣提前謀劃,及早安排,向各鄉鎮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秋冬季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并在全縣廣泛開展宣傳,出動宣傳車5輛,宣傳《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通過印發宣傳資料、掛橫幅、召開培訓會的方式,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對“白色污染”危害性進行深入宣傳,動員農民群眾結合秋收秋種主動撿拾清理農田廢舊農膜,指導農民群眾選用高標準農膜,大力倡導“農膜增產增收、殘膜回收利用、資源變廢為寶、農業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切實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廢舊農膜污染的危害性、嚴重性的認識,增強了農民群眾回收廢舊農膜的自覺性。

二是扎實開展專項治理。緊緊抓住秋季集中揭膜、收膜關鍵時期,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廢舊農膜回收企業等多方力量,扎實開展專項治理活動,組織農民群眾撿拾廢舊農膜后直接交售到企業的回收網點,由回收網點再交售到企業,由企業加工成半成品、成品或顆粒劑。重點對村莊周邊、田間地頭,公路沿線的廢舊農膜開展集中清理,做到了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等地看不見廢舊農膜,遏制了“白色污染”的侵襲。同時建立健全廢舊農膜污染治理回收長效機制,加強監管,嚴禁填埋、焚燒行為的發生。
三是持續優化創新模式。積極開展廢舊農膜以舊換新試點工作,加強回收力度,在四門鎮咀兒、羅灣和高樓鄉柴坪村設立廢舊農膜“以舊換新”兌換點,按照5公斤舊膜兌換1公斤新膜的標準,實行農戶一手交舊膜,一手領新膜的補貼制度,由回收企業在村級回收網點指定專人負責回收兌換工作,并建立“以舊換新”兌換臺賬,做到賬物相符,切實提高了農民群眾回收廢舊農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