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按照“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把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納入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大力實施貧困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支持計劃,實現了精準扶貧與基層黨建的深度融合、共同推進。

一是以精準識別為前提,全面掌握陣地現狀。按照“摸清底子、建檔立卡”的程序,對全縣15個鄉鎮1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摸底核查、綜合評估,并建立工作臺賬,做到建設時間、建筑面積、房屋間數、功能布局、使用現狀、存在問題“六清楚”,制定了全縣精準扶貧“1+20”方案之《貧困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方案》,采取“2015年全面開工,2016年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的辦法,對110個村組織活動場所進行重建或改擴建(其中貧困村84個),實現貧困村“8+2”標準化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二是以精準施策為核心,科學制定建設方案。按照不少于150平方米的標準,綜合考慮貧困村人口規模、地理位置和現有陣地狀況等因素,因村施策、分類指導,合理制定建設方案,采取重建和擴建兩種方式抓建設。對現有陣地占地面積小、建設標準低、不能正常使用且無法改擴建的,重新選址建設;對現有陣地雖然面積偏小、功能不全,但整體結構完好、具備擴建條件的,通過加層或拓展的方式進行擴建。同時,積極整合村衛生室等到村公共服務項目,統籌規劃、統一建設,既避免了重復建設,又增強了集聚效應。

三是以精準配套為重點,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針對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重、時間緊、資金籌措難的實際,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采取“財政預算、項目爭取、資源整合、黨費補助、鄉村自籌、部門幫建”相結合的辦法,籌集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其中縣財政列支1000萬元,組織部門籌資320多萬元,爭取災后重建項目和整合村衛生室項目資金750萬元,省市縣雙聯單位落實幫建資金271萬元,鄉村自籌20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缺口問題。
四是以精準管理為關鍵,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按照“功能合理化、管理制度化、使用規范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對面積在200㎡以上的,按照“8+2”模式,設置村“兩委”辦公室、精準扶貧工作室、衛生室、計生室、文化活動室、社會創新服務管理站、黨員活動室、群團辦公室和金融服務點、便民服務點;對面積在150-200㎡的,按照“一室多用”原則,設置綜合辦公室、黨員培訓室、衛生計生室、文化活動室。同時,嚴格落實資產管理、坐班值班、服務代辦等制度,充分發揮決策議事、便民服務、學習培訓、綜合管理、文體活動“五個中心”作用。
五是以精準考核為保障,有力推進任務落實。把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列入精準扶貧工作考核和鄉鎮黨委書記抓黨建專項述職的重要內容,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包抓機制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與干部選任、評先選優、經費拔付“三掛鉤”的問責機制?h委組織部、縣委督查室、縣扶貧辦采取定期不定期、定點不定點、明查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掌握進展情況,發現解決問題,確保建設任務有力有效落實。目前已開工建設102個,其中完成主體工程83個,正在建設1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