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武山灘歌鎮鄉村教師馬紅保:“只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就能使學生安心,家長放心,就能留住學生,發展學生”
現年39歲的馬紅保老師是天水武山縣灘歌鎮金華學校的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奮斗在鄉村教育戰線上的座右銘,也是他從教生涯的真實寫照。他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明天,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不斷詮釋著新時期的教師精神。
自制多媒體課件打造精品課堂
現年39歲的馬紅保老師,出生在武山縣山丹鎮干樹村。采訪中馬紅保老師說他的求學路很坎坷,由于經濟原因中間讀讀停停,在高中復讀了五年。復讀期間為了交學費,他在蘭州建筑工地上扛過水泥,在寧夏西大灘煤場裝過煤,在西寧火車站登三輪車賣過菜……2001年馬紅保終于考進了甘肅電大天水分校英語教育專科學習,2004年被武山縣教育局分配到剛剛建校的灘歌鎮金華九年制學校任教。工作之余他刻苦自學大學本科,于2008年西北師大政治學自考畢業。
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馬紅保付出了許多心血。在教學中,他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鉆研多媒體教學,他的電腦知識經歷從無到精,用壞了幾個筆記本電腦,在外培訓時被同行稱為“電腦高手”。能熟練運用電腦,馬紅保老師便自制多媒體課件,購買多媒體音響,利用教室的電視,建成了自己的電教室,他所教年級的課基本上都用了多媒體教學,實現了小課堂大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校長經常在學校教師例會上所說,小學教室的幾千元電教設備,馬紅保老師用的最多。2012年,他的課《只有一個地球》評上了小學語文縣級優質課。他說努力把每一堂課都打造成精品課堂是他追求的目標。
2014年馬紅保老師參加了全國舉辦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他所參賽的兩節課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公共場所的文明》和三年級語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視頻畫面清晰,動畫流暢,聲音清晰,音響效果好,分別被評為天水市市級優課和縣級優課。
主抓差生“開小灶”
現在許多老師都看重分數,主抓尖子生,培養高分,馬老師則不同,他更注重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尤其在后進生教育轉化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他談到有一位叫賈立剛的學生二年級從南溝轉來,當時語文只考7分,馬老師經常給他“開小灶”,借給他各類書,培養他讀書的興趣,不久這個孩子愛上了語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現在能考到70多分。三年級又轉來了一個叫王文濤的學生,剛開始語文考0分,而且壞毛病非常多,經常和老師對著干,這讓馬老師頭痛不已,這孩子太頑劣了,是放棄還是感化,經過幾天思考,馬老師的犟勁上來了,不把這孩子引到正路,自已多年的老師白當了。主意拿定,馬老師先讓王文濤當班干部,每天讓他到辦公室匯報班里的情況,和他談其它學生的思想動態,結果發現這孩子小小年齡挺有思想的,經過一學期的轉化,現在的王文濤雖然學習成績還不太理想,但身上的壞毛病全改了。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馬老師以真摯誠懇的熱情和一顆愛學生的心,取得了學生的信任。馬老師說:“教師只有用一顆愛心,去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樂曲。”
作為班主任,馬紅保老師經常以“寫周記、小紙條”的方式和同學們交流,了解他們學習、生活中的煩惱,及時溝通。他經常深入學生家中,同家長交流教育方法,征詢家長意見和建議,他認為“只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就能使學生安心,家長放心,就能留住學生,發展學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11年的風雨兼程,見證了他默默工作與辛勤耕耘,記載了他微不足道的成功與喜悅。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愛,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馬老師在他摯愛的鄉村教育熱土上奉獻著,用至誠的愛心培育花朵,用不懈的追求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記者 哈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