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生死之間的尋找
武山青年徒手挖出被埋民警傳佳話
12月7日晚8時,記者撥通了遠在天津打工的武山青年包永弟的電話,經電話采訪,他就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中,徒手挖出被埋民警的武山好小伙。
包永弟,男,武山縣鴛鴦鎮磐古村人。90后的他,近年來一直在天津打工。
8月13日凌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天津高新區塘沽海洋科技園企業員工包永弟不懼危險,只身前往爆炸現場,與另外三名志愿者經過兩個小時的徒手挖掘,救出天津港公安局交警支隊被埋民警王建軍……

幾番尋找,包永弟終于和他救出來的民警王建軍見面了
8月12日深夜的一聲巨響,讓許多居住在濱海新區的人們從熟睡中驚醒。這時候大多數人還不知道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了火災爆炸事故。從甘肅天水來天津打工的25歲青年包永弟當時正在手機上刷朋友圈,一個“第五大街附近發生爆炸”的信息讓他瞬間沒有了睡意。“出大事兒了,這里面肯定有人被困了!”這是包永弟當時唯一的想法。沒有多想,包永弟立即打了一輛車向發生事故的方向趕去……
有人嗎?你在哪兒?
8月26日,北方網新媒體記者來到距爆炸現場不足400米的躍進路天津港公安辦公樓前,看到這座幾乎只剩框架的建筑,實在無法想象包永弟他們當時如何只憑雙手挖出了埋在廢墟下的民警王建軍。
“13日凌晨,我們幾個一路逆著往外疏散的人群往里走,當時遠處天都映紅了,我身邊跑過的人許多都受了傷,互相攙扶著往外撤。我憑直覺斷定,里面肯定還有人需要幫助。”包永弟回憶道。
“有人嗎?有人嗎?”包永弟他們一邊呼喊,一邊尋找。隨著不斷深入核心區,周圍的人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一片寂靜和遠處偶爾傳來的爆炸聲。當他們來到躍進路上的天津港公安交警支隊辦公樓的時候,他們的呼喊終于得到了回應。
“我們喊了很久,聽到樓里有人喊‘我在這兒’。我們就趕緊大聲喊他,‘你在哪兒?’來確定他被埋的位置。但是當時大樓地面上掉落了許多金屬的建材,都被高溫烤紅了。我們很難接近,高溫燙化了鞋底。我急中生智,讓大家用附近的砂土鋪在高溫的地面上,鋪出了一條土路才得以靠近。”說起自己的機智,包永弟有些得意,他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自己從小在家幫父母干農活,還經常幫鄰居修房子,如何搬石頭、清理建筑材料,自己還有些經驗。
確認被埋人員的位置后,包永弟他們又犯了難,沒有挖掘工具怎么辦?“用手挖!”包永弟他們依次搬開表面的小型石塊和雜物,當快接近被埋人員時,一塊很大的石頭露了出來,這塊石頭壓在被埋人員的辦公桌上,一旦處理不好桌子就會被壓塌,下面的人肯定會受到二次傷害。包永弟他們合力抬了抬,根本搬不動。為了保證被埋人員的安全,他們又繞到廢墟的后側,足足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打出了一條生命通道,把埋在里面的人救了出來,這個滿臉擦傷、頭發里嵌滿玻璃碎渣的人就是當天正在單位值班的天津港公安交警支隊民警王建軍。

王建軍被埋的區域地形十分復雜,營救困難重重
恩人,你在哪兒?
8月12日深夜,正在值班的王建軍接到一個出警電話,稱附近倉庫發生火災需要出警支援。放下電話,王建軍回到自己辦公室取出警械準備出發。“我剛把哨子掛進脖子里,就聽到一聲巨響,瞬間一股氣流把我沖倒了,正好倒在桌子和椅子之間的空隙里。”回憶當晚事故發生時的情景,躺在病床上的王建軍依然心有余悸。當時的他不知道,正是這張陪伴他工作多年的辦公桌替他擋住了致命一擊。
“當第二聲爆炸響起的時候,我就感到四面八方的石頭、砂土瞬間把我埋住了。我的腿和左胳膊都動不了了,頭的兩側被不知道什么硬物擠著,我想我可能受傷了。”王建軍說。
當記者問他當時被埋怕不怕時,王建軍說,當時心里并不怎么害怕,因為從警多年的他知道,發生了這么嚴重的事故,救援部隊很快就會上來搜尋的。正在王建軍等待救援人員到來的時候,他聽到了外面傳來的呼喊聲:“有人嗎?”
“我在這里!”王建軍急忙回應。兩個小時后,王建軍見到了這幾個救他的人。“我就記得這幾個小伙子抬著我走出了好遠,最后好像是一個女志愿者開車把我們送到了醫院。當時我真后悔,沒有來得及問問他們的名字。”王建軍不無遺憾地說。
13日凌晨4點,王建軍被送到泰達醫院醫治。經診斷,他的腰椎側面骨折,左臂骨折,身體多處擦傷,目前已經接受手術,病情穩定。
爸爸,你在哪兒?
13日凌晨4點多,25歲的王晶被一通電話吵醒。電話里的女志愿者告訴他,他的父親在爆炸事故里受傷了,現在在醫院。“爸爸出事了!”王晶和他的母親立即往醫院趕。“當時我們的心都提在嗓子眼兒里,我和媽媽找了兩家醫院,因為醫院里傷員特別多,我們就一邊喊,一邊找,不停地問遇到的醫生和護士,有沒有見過一個叫王建軍的傷員。”
當他們來到泰達醫院時,王晶的媽媽突然拉住他的手,“我知道媽媽當時是覺得爸爸有可能不在了。”王晶眼圈泛紅,但是他還要安慰媽媽,盡快找到受傷的爸爸。經過反復詢問,一名護士告訴他,王建軍可能在急診室里。“當我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爸爸聽到呼喊睜開眼睛時,我感覺一顆心一下子落地了。”現在王晶和媽媽輪流在醫院照顧王建軍,而在病床上的王建軍依然惦記著那幾個救他的小伙子。“他催了我好幾次,讓我去問問是誰救的他?要找到救命恩人。”王晶說。
你就是我的家人
救出王建軍之后,包永弟就一直留在泰達醫院和泰達二小群眾安置點做志愿者,送飯、搬運物資,為安置群眾和救援隊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其實我一直想去看看那晚救出的民警同志現在情況怎么樣了。”包永弟在做志愿者期間,也沒有停止在打聽王建軍的消息。8月14日,王建軍獲救的第二天,包永弟來到了他的病床前。“對!就是這個小伙子救的我!”王建軍緊緊拉住包永弟的手,“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緣分讓原本陌生的他們成為一家人

病床上,王建軍的感謝凝聚成一個敬禮
“小包和我兒子一樣大,都是90后。你看看,這樣的90后是不是值得驕傲!”王建軍高興地說。現在包永弟和王晶互留了聯系方式,兩人說好要經常聯絡。兩個同樣年輕的小伙子互相攬著肩膀,親熱得像一家人。“這是一種緣分,包哥冒著生命危險把我爸爸救出來,以后,他就是我們的家人。”(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