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個注重” 實現“四個確保”
武山縣人大辦全力推動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今年來,武山縣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省、市、縣委關于大力推進扶貧攻堅的部署要求,把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和組織人大代表深化拓展“雙聯”行動,有力助推了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一是注重宣傳引導,確保代表參與廣覆蓋。積極響應省、市關于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深化拓展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號召,把扶貧攻堅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最緊迫的工作、最艱巨的使命來抓,成立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倡導各級人大代表緊緊圍繞縣委“1+20”精準扶貧方案,積極開展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利用政府網站、電視臺等媒體,及時宣傳“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進展成效以及在雙聯行動、精準扶貧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代表、先進事跡,動員、引導和激勵各級人大代表在推進全縣扶貧攻堅中貢獻力量。特別是徐西倉、張春軍、漆理明、包建平、劉天緒等代表為民幫辦實事的先進事跡在省人大《人民之聲報》整版刊發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反響,參與活動的代表越來越多。據統計,全縣先后有924名人大代表參與活動,占代表總數的90%。

二是注重機制創新,確保活動開展常態化。堅持以制度規范程序,以機制提升效能,在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要求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實踐,不斷健全完善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見》,對閉會期間的代表工作做了具體布署。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安排意見》,對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研究出臺了《常委會主任和副主任聯系指導鄉鎮人大工作辦法》,通過常委會領導包片、機關委室聯系活動小組等形式,抓點帶面,輻射帶動,對“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開展活動進行精心指導,及時研究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了“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開展。

三是注重精準幫扶,確保扶貧攻堅顯成效。緊扣“六個精準”要求,圍繞雙聯“六個再發力”的部署,堅持分類指導,根據不同界別、不同行業代表的實際,對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內容、方式方法等提出了差異化要求,以精準措施保證活動取得實效。機關事業單位代表結合貧困村群眾實際需要,認真開展了以“進行一次政策宣講、傳授一項致富技能、資助一名困難學生、辦理一項惠民實事”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活動,做到樹形象、做表率;科技界代表發揮專業技術特長,主動送科技下鄉,扎實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指導貧困戶發展林果、家庭養殖、蔬菜種植等特色產業,提供致富技能;教育文化衛生界代表,依托行業優勢和專業優勢,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子女上學、就業培訓、開展義診、送文化下鄉,贏得群眾的廣泛贊譽;農村基層黨員干部代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深入開展以“每一名人大代表幫扶一戶特困戶,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聯系三戶農村致富能手”為主要內容的“一幫一、一聯三”活動,推廣致富經驗,傳授實用科技知識,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奔小康;企業界代表,努力做到先富帶后富,結合各自實際,力所能及的在捐資助學、就業安排、創業幫扶、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為群眾排憂解難、幫辦實事好事。

四是注重示范帶動,確保引領作用常發揮。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開展以來,各級代表立足崗位實際,充分發揮人脈資源廣、政策信息靈、協調關系強等優勢,創新方式,真幫實扶,涌現出了一大批體恤民眾、為民富民的先進人大代表,特別是一些非公企業家代表識大體、明大義、樂奉獻,行動迅速,踴躍捐資捐物,為貧困村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如徐西倉出資1300多萬元在縣城和村上修建了兩座橋梁和1300多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娛樂廣場,出資60多萬元為結對幫扶的12戶困難群眾各修建新房一院;張春軍出資近200萬元,為城關鎮西岔村修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及文化廣場1處;漆理明先后投資160萬元修建了北順村衛生室、任門村便民橋及護村河堤、產業路;徐建軍出資130多萬元為漆河村修建了大橋;劉天緒、本桂芳、白五錄、包建平、楊福榮、馬四武等人大代表也利用各自優勢,在改善基礎設施、培育蔬菜品牌、調整產業結構、幫助弱勢群體、支持教育事業、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爭項目、出資金、想辦法,干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馬力鎮人大被評為全省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先進集體,徐西倉、張春軍被評為先進個人。

據不完全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共協調實施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60多個,落實資金9400多萬元,修建改造村莊道路882公里,改造襯砌大小灌渠20多條,修筑河堤13000多米,捐助水泥840多噸,硬化村莊巷道16000多平方米,開展各類培訓195期34300多人次;輸轉勞動力11萬人次,新修幼兒園6所,興修群眾文化活動廣場、文化舞臺18處,有效推進了貧困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