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武山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3341”項目工程為總抓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同心同德,開拓進取,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開創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精準扶貧 拓展雙聯覆蓋面

●幫辦各類實事1902件,落實幫扶資金8133.4萬元。
●在15個鄉鎮分別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站,完成了156個村2.67萬戶、12.2萬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和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
●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雙聯惠農、婦女小額擔保等各類貸款6.38億元。
●全縣扶貧資金互助協會達到204個、村級“四融”平臺達到220個,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互助資金全覆蓋。
●建成農村公路44條180公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9處,在全市率先實現通行政村水泥路和農村飲水安全兩個全覆蓋。

●縣財政投入2000萬元,在74個貧困村162個自然村修建砂化道路383.3公里。

●新修堤防30.97公里、治理險溝險段30.2公里、新建維修灌渠26.1公里、新修優質梯田1.85萬畝。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1個,改造農村危房2500戶。

現代農業 開創農業新局面

●“一園一區四片兩帶”蔬菜產業建設加快推進,全縣完成蔬菜種植38萬畝,產量106萬噸,實現產值22億元。
●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核心區建成運營,渭河川道區及四大流域設施蔬菜大棚改造提升工程順利推進。

●改造設施鋼架大棚5000畝9645座。
●在淺山半干旱區大力推廣“菜—糧—油”兩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蔬菜種植由川道地區向淺山干旱區和高海拔地帶拓展延伸。

●積極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全縣種植全膜玉米13.1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23.4萬畝、優質豆類3萬畝。
●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5.2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4.37萬噸,實現十二連增。

●發展優質果園2.23萬畝,建成咀頭吳莊蘋果、榆盤鐘樓核桃、山丹劉屲核桃等9個千畝示范點,洛門牟坪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園一期工程全面建成。

●完成勞務輸轉10.7萬人,創收16.8億元。

●高標準建成15個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示范點,通濟牧業肉牛養殖場擴建項目和1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全面建成。

●四門鱘魚養殖園新改造魚池4000平方米,引進魚種2000公斤。

●康瓦坪山地蔬菜示范點種植正茬和復種架豆2500畝。

●榆盤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完成建設。
●紅屲梁生態造林示范點完成造林4000畝。
●武漳公路沿線新農村建設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片帶建設扎實有效。

●改造危舊墻體1.5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60盞,栽植綠化樹5000多株。

●天定高速公路沿線新農村建設及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片帶硬化產業路7.5公里,襯砌灌渠1900米。

項目建設 項目爭取和儲備成果顯著
●全年爭取國家和省級投資項目182個,總投資15億元,其中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8.2億元。
●完成項目可研、初設145個,建成十三五規劃項目庫,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十大”工程包,涉及項目799項,總投資671億元。
●共確定近3年計劃爭取中央預算內項目431個,總投資228億元。
●謀劃提出全縣鼓勵社會資本投資(PPP)項目36個,總投資32.4億元。

●組建了縣域基礎設施、城鄉基礎設施、水利發展、交通發展和社會事業等5個融資平臺。
●成功舉辦了武山縣項目投資推介會,積極開展“民企隴上行”、“隴商回家鄉”、“浙商隴上行”等活動。

●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區開展精準招商6次,洽談項目13項。
●與中國土特聯盟簽訂了中國土特一帶一路產業扶貧工程戰略合作協議。
●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5項5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3.2億元,完成任務的108%。

●310國道升級改造、賀岷公路、武漳公路、洛門至蓼陽公路改造、山丹至西關渭河堤防等交通水利項目加快建設。
●旱作農業示范推廣、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遷建、世紀家居建材城、可再生能源示范等項目全部建成,教育改薄、保障性住房、設施蔬菜大棚改造、天然氣綜合利用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實施。
●城區渭北6項重點項目全面啟動,洛門至水簾洞景區旅游公路立項建設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