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天水市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農民閆福龍正在查看架豆生長情況!“瑧c龍 攝)
中新網蘭州6月3日電 (艾慶龍 楊艷敏)夏日清晨,天微亮。甘肅天水市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農民閆福龍便開始給架豆架竹竿,他還時不時地查看著架豆生長情況。
武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但也是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架豆,屬于豆類,產量高,豆莢淺綠泛白色,莢肉厚、嫩無纖維,屬中早熟品種。其具有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消脹益脾等功效,因而受到消費者喜愛。因此,架豆產業被當地官方選作精準脫貧產業之一,在山區廣泛推廣,目前種植面積達5萬畝。

(航拍甘肅天水市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架豆產業。 楊艷敏 攝)
61歲的閆福龍在大山深處耕作已有大半輩子,一個人料理著40畝土地,是有名的“勤勞人”。當地有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的傳統,閆福龍也不例外,但每日起早貪黑,只有風調雨順到年底時才有近2萬元的收入,大多時候只能滿足一大家子的“口糧”,這著實讓閆福龍“啞巴吃黃連”。

(圖為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村民打理種植的架豆。楊艷敏 攝)
2016年,當地開始推廣架豆種植,種子免費、技術免費、農資補貼等優惠政策“涌入”寨子村,但農戶們都不清楚能否產生經濟效益,大多處于觀望狀態。閆福龍作為試種的農戶告訴記者,他開始也擔心收入不敢嘗試,后來知道有補貼,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植了兩畝架豆。
兩畝架豆帶來了7000元的收入。閆福龍說,“以前種地,從種子到農資都需要自己操心置辦,現在只要自己辛苦種植,就有收入,多么美差事呀!”2017年他擴大種植面積至8畝,收入就達到了34000多元。今年,他不僅擴大種植面積至11畝,還幫大兒子種植了8畝架豆。他再三告訴記者,“同樣的勞動,種植架豆要比種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更賺錢。”

(航拍鏡頭下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種植的架豆面積已初具規模。楊艷敏 攝)
馬學軍是甘肅省農科院掛職武山縣的副縣長,他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當地多為山區,水資源相對匱乏,種糧食周期較長,收入欠佳!胺N1畝架豆的收入相當于7畝糧食作物的收入,并且還生長周期短,3個月就可采摘出售,容易調動農民積極性!
寨子村村委會主任閆雙龍告訴記者,剛推廣架豆時種植面積才60畝,經過短短兩年,種植面積就達到了780畝!熬科湓,是讓貧困戶看到了希望。”
今年,閆福龍的鄰居閆福榮也加入了種植架豆的行列!皠傞_始也想種植架豆,但擔心沒有好的收成,不敢輕易嘗試。”閆福榮告訴記者,他家原本家境不錯,2016年妻子患病,再加上大女兒的美術輔導費使得家中“捉襟見肘”。

(甘肅天水市武山縣樺林鎮寨子村周邊環境。楊艷敏 攝)
“看著大家種植架豆都賺錢了,自己也就沒有顧慮了,跟著大家一起種植!遍Z福榮說,作為農民的他,學習種植架豆技術不是什么難事,只要有市場,他會逐年增加種植面積,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武山縣經濟作物工作站站長柳雙權表示,技術人員在現場會為農戶講解和傳授播種、出苗、上架、收菜等種植技術。“種植架豆技術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和技巧,適合農民學習!
“如何有效利用山區土地是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利用與南方的氣溫差,種植高原夏菜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表示,要將綠色和安全作為保障蔬菜產業高產高質的基礎,進一步打造武山豆角品牌。“建立武山蔬菜科技園區,使之成為蔬菜新技術、新品種的展示,研發和培訓的基地!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