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潮,歌如潮,車如潮;彩旗飛舞,腰鼓飛舞,雄獅起舞。
12月26日上午,武威市涼州區天馬大道14公里處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在寬敞整潔、剛剛竣工的大道上,一幅鑲有“天馬大道竣工通車慶典儀式”的巨型紅色雙龍拱門分外奪目,拱門兩側“修好天馬大道”、“造福涼州百姓”等標語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連接高壩—武南—河東通鄉公路的天馬大道竣工通車慶典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涼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天馬大道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張效林對天馬大道的竣工通車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天馬大道是一條希望之路,承載著全區人民的重托。雖然道路工程已經全面竣工,但天馬大道沿線的后期開發仍需要我們做出艱苦的努力。涼州區將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工作,進一步做好天馬大道沿線深度開發,把天馬大道沿線培育成涼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天馬大道是涼州區通往東南部鄉鎮的一條經濟主干線,也是今年涼州區委、區政府承諾實施的“十大工程”之一。天馬大道初建于1994年,由于該路建設時投入不足,建設標準較低,經過10多年的運行,路基翻漿、沉陷、油面松散等病害嚴重,已不能適應涼州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的需要。
2007年,涼州區以“高壩—武南—河東通鄉公路”名義爭取立項,經省發改委甘發改運(2007)599號批復建設,路線全長32.2公里,由主線和支線組成,概算總投資4746.9萬元。其中主線高壩鎮至武南鎮段長15.5公里,起于高壩鎮天馬橋,經武威工業園區、武南鎮,止于韓佐鄉陽畦村,與古永高速公路武南收費站路口相接,采用城市二級公路技術標準,雙向六車道,路基寬24米,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支線起于高壩鎮劉畦村,與涼古公路相接,途經十三里村、蔡家村、六壩河、大河驛,止于河東鄉,長16.7公里,采用四級公路技術標準,路面寬度為6米,設計時速20公里/小時。全線設置完善的防排水設施,新建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二級。
2008年3月16日,涼州區舉行了天馬大道開工儀式,駐武部隊、區直機關干部、沿線鄉鎮群眾進行了軍民共建、義務勞動和投工投勞,進行非機動車道路基土石方填筑。2008年6月16日,天馬大道主車道路面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于2008年10月30日全面完成主車道路面鋪筑。
為把天馬大道建成優質工程,涼州區相關部門、鄉鎮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互相配合,周密組織,精心施工,全力搞好公路建設,不折不扣地完成各自承擔的建設任務,嚴格按工程建設秩序和施工規程運作,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天馬大道建設指揮部及各相關部門、鄉鎮、單位和駐武部隊按工程進度要求制定了比較系統的方案,實行倒計時管理制度,明確了各階段的任務要求。
天馬大道的竣工通車,將有效改善武威工業園區、高壩、武南等12個鄉鎮的100多個村、30多萬群眾的交通條件,對于解決涼州區東南部地區交通瓶頸問題,加快全區主干線公路的高等級化,完善公路路網結構,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打造區域經濟品牌,拉動沿線經濟發展,展示涼州乃至武威的對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