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相宜 一切為民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下龐清真寺阿訇李元珍,自1988年以來,曾先后受聘在胡川鄉羅泉清真寺、川王鄉龍王堡清真寺、張棉鄉廟川清真寺、劉堡鄉窖兒清真寺等清真寺開學任教,期間還在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進修學習。在10多年的開學實踐和不斷學習中,深刻領悟到維護團結、顧全大局是伊斯蘭教的基本特征,尤其是當他于2001年3月當選為市四屆人大代表之后,更是積極進行政治學習,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將愛國愛教、維護團結、幫扶濟困貫穿于任教開學工作的始終,踐行了一名人大代表應有的社會職責。
李元珍告訴記者,按伊斯蘭教義,“愛國是伊瑪尼(信仰)的重要組成”。伊斯蘭教將“愛國”提升到“信仰”的高度,這就決定了愛教必先愛國。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讓宗教與政治相互適應,互相協調,積極配合。為了把清真寺變為密切黨群關系的紐帶,他每年利用農閑在清真寺內舉辦宗教基礎知識學習班的機會,教育農民識字,宣傳科學文化知識與民族宗教政策,以此來達到政教相宜,共商國事,共同致力于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李元珍坦言,他能開學任教,并榮幸當選人大代表,這既是人民的信任,也是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關懷的結果。為了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他積極倡導、建立健全了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的集體領導制度,并對清真寺的硬件建設進行完善,使清真寺不但成為信教群眾潔心凈身的樂園,也使清真寺成為群眾了解時事、獲取知識的課堂。他還經常利用聚禮日,引經據典向信教群眾宣傳黨的計生政策、禁毒、稅收政策,積極協助村級黨組織進行鄉村糾紛的調解,充分利用清真寺在信教群眾心目中的威望,幫貧濟困、關心孤寡老人,想方設法減輕群眾負擔,為全村致富奔小康營造良好的環境。
李元珍最后說,維護團結、保持穩定、幫扶濟困,是每一個人大代表義不容辭的責任,自己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除了認真履行人大代表應盡的職責外,在任教開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愛黨、愛國、愛教、愛寺、愛民的有機統一,還需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