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
張家川全力打造農業特色品牌 |
(2006-2-7 12:34:07)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惠文輝 打印本頁 |
|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把創建農業特色項目作為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發展,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以馬鈴薯、蠶豆、中藥材、大麻、食用菌、飼草、蔬菜等主導產業開發為重點,積極創建農業特色項目,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基地。去年,全縣共建成8個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基地。 一是在平安、恭門等6個鄉鎮建立脫毒種薯生產基地3萬畝,平均畝產1500公斤,總產4500萬公斤;二是在東部的馬鹿、閆家等6鄉鎮建立蠶豆良種基地2萬畝,平均畝產178公斤,總產達到356萬公斤;三是在張川鎮和恭門鎮建立機械化示范基地2處;四是在張川鎮的查灣村、前山村、恭門鎮的城子村、川王鄉海河村建立以柴胡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5000畝,總產達到137萬公斤,實現產值826萬元;五是在大陽鄉的太原、閆家等村建立占地103畝,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示范基地,共建大棚103座,總產量達到75萬公斤,總產值150萬元;六是在馬鹿、閆家兩鄉建立大麻生產基地5100畝。其中馬鹿4290畝,平均畝產麻籽28.5公斤、麻皮60公斤、畝均產值500多元;七是在張川、龍山、大陽三鄉鎮建立無公害生產基地3處。其中在張川、龍山、大陽建立無公害甘藍生產基地3000畝,總產量達9000噸,產值達到270萬元;在龍山鎮四方、韓川等村建立大蔥生產基地600畝,總產量600噸,產值達60萬元;在張川鎮前山等村建立胡蘿卜生產基地600畝,總產量900噸,產值450萬元;八是以“四道梁”為重點區域,建立優質紫花苜蓿生產基地4萬畝。 在這8大主導產業基地的影響、輻射和帶動下,去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49萬畝,平均畝產達到180.35公斤,同比增長19%;總產達到88588噸,同比增長4.57%。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8元,同比增長6.4%。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