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家川發展目標定位的思考
張川縣委書記 蒲 軍
今后幾年,是加快張家川縣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從縣情實際出發,逐步把張家川縣建成“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隴東南畜牧大縣”、“天水市礦業基地”和“天水市特色旅游區”,實現這一新的發展目標,是張家川富民強縣的必然選擇。
一、實現發展目標的戰略重點
1、建設“三大工業園區”,壯大產業規模。創辦礦產業、清真食品加工業和皮毛加工業三大工業園區,以三個園區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按照集約發展的原則,明確產業定位,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大力培育引進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關鍵企業,支持優勢骨干企業的規模擴張,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企業群體,著力引導協作配套企業和關聯項目向園區集中,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2、實施草畜富民工程,加快發展畜牧業。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畜牧業的決定和“13111”草畜富民工程實施方案精神,以增量、增值、增收入為目標,壯大草食畜牧業規模,擴大養殖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加強防疫檢疫,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安全。力爭到2010年,牛飼養量達到32萬頭,羊30萬只,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
3、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著力建設“六個十”工程,即礦產開采加工企業十個,牛羊飼養萬頭只以上規模基地十個,清真食品加工上百萬元規模企業十個,皮毛加工企業十個,各類專業市場十個,創立叫得響的品牌十個,從整體上覆蓋所有適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鄉和村,實現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最大化。重點爭取和實施好世行畜牧發展項目,伊味思清真食品廠技改項目,張川、龍山牛羊定點屠宰項目,畜產品專業交易市場等重點項目,積極組建清真食品聯合集團。加快礦產業開發進程,形成有序利用、規模開發能力,盡快實現從賣原礦到賣礦產品的轉變,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做大做強皮毛加工業,興辦幾個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益,產品覆蓋面大、輻射能力強的皮毛加工骨干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業的大發展。
4、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積極開發旅游產業。重點開發云鳳山生態旅游、宣化岡民族風情旅游和馬家塬戰國歷史文化旅游。加大對外推介和宣傳力度,擴大招商引資,加快旅游產業基礎建設步伐,推動旅游和相關產業的深度開發。
5、做好清真產品注冊認證,積極拓展市場。要積極制定清真副食品的產品質量標準,加強與中國清真食品協會、陜西金牧集團等的合作與聯系,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體系,高度重視清真食品認證和原產地域保護認證體系建設,使更多的清真食品獲得市場通行證,走以標準創品牌、靠品牌拓市場、以品牌提效益的路子。
6、完善市場體系,搞活特色產品流通。加快建設一批具有現貨交易、期貨訂單、物流配送等功能的高標準、高效率的專業批發市場,增強集散功能,廣辟銷售渠道。參加廣交會、西交會等各類節會,建立外銷網絡。同時,立足自身優勢舉辦“張家川花兒演唱會”,把各方面的物資和生產要素都“請進來”,激活縣域經濟,努力實現發展目標。
二、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靠實目標責任。要按照確定一名縣級領導掛帥,成立一個專門班子,制訂一套科學規劃的“三個一”責任制,把抓發展目標的任務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靠實到相關部門和人員。向社會公布領導干部抓清真食品、礦產、畜牧業和旅游業的責任、任務、目標,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加強考核監督,形成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
2、整合資金,加大投入。把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農業項目和其他方面的資金有效地整合起來,向關聯的四大產業開發集中。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鼓勵建設者多形式聯合投資,實行股份制經營,采取各顯神通、各盡其責、各計其功的辦法,形成集中使用與提高效益并重的整合方式。
3、制定優惠政策,優化良好的發展環境。相關部門要制定出臺鼓勵支持實現發展目標的優惠政策,在土地使用劃撥、資金的籌措、稅收、工商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引導扶持幾大產業發展,為實現全縣新的發展目標營造良好的投資、建設和干事創業的環境。
(作者系張家川縣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