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張家川縣川王鄉馬達村委會“代辦式”便民服務點調研)
11月24日,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在張家川縣四大組織領導劉長江、李升平、馬小龍、 李棟一、馬正業、李肖鋒、馬國武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張家川縣民族博物館、體育活動中心、行政廣場、縣中醫院、張川鎮牲畜交易市場、縣職教中心、縣中心敬老院、龍山鎮小城鎮建設施工現場、川王鄉馬達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施工現場、川王鄉馬達村委會、劉堡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施工現場、石峽水庫、縣第一高級中學、縣武裝部辦公樓施工現場等地,就張家川縣城鎮建設、災后重建、畜牧養殖、易地扶貧搬遷、鄉村“代辦式”便民服務、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通達通暢工程和文化教育衛生等重大項目建設工作進行調研,并對張家川縣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了檢查指導。
天水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蔣曉強,副市長彭鴻嘉及市發改委、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畜牧局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深入張家川縣龍山鎮小城鎮建設施工現場調研)
在調研中張景輝指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完善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要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搶抓機遇,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交通、水利、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步伐,要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努力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深入張家川縣行政廣場調研)
通過實地查看,張景輝對張家川縣今年以來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擴內需、保增長、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為主線,以加快小康社會建設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推動了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縣上下呈現出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態勢。

(深入張家川縣劉堡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施工現場調研)
張川鎮牲畜交易市場是集寄養育肥、畜產品交易、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畜牧業綜和示范區,寄養育肥區和畜產品交易區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加工屠宰廠目前完成選址,正處于征地階段,它的建成為全縣及周邊地區的畜產品加工銷售提供了發展平臺,將帶動全縣畜產品向精、深加工縱深發展。張景輝了解到這些情況后,要求張家川縣要圍繞建設“肉牛大縣”為目標,努力發展壯大草食畜牧業,繼續堅持草畜并舉,以種促養的方針,采取政府引導、多元投資、市場運作的方式,走特色路,不斷培育龍頭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要以活畜市場交易和牛羊屠宰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畜牧產業化進程。
張景輝在詳細了解縣職教中心和縣一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教育教學情況后要求,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按照“重視和規范幼兒教育,鞏固提升基礎教育,大力加強高中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的總體思路;要認真學習會寧的教育教學經驗,發揚“教師苦教、家長苦供、學生苦學”的“三苦”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職業教育要與周邊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開展“菜單式”培訓。

(深入張家川縣川王鄉馬達村委會“代辦式”便民服務點調研)
張家川縣在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緊密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和城鄉基層工作現狀,在全縣實施了以“解民難、順民意、化民怨、幫民富、保平安”為內容的“五項工程”,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川王鄉馬達村在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兩委班子圍繞“找差距、爭示范、強服務、抓發展”的活動主題,大膽實踐,積極推行了“代辦式”便民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張景輝仔細聽取了縣、鄉、村的工作匯報后,對張家川縣實施的“五項民心”工程給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對“代辦”服務機制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轉變鄉鎮職能,就是要打造服務型鄉鎮,培養服務型干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樹立鄉鎮干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代辦式”服務不但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的問題,更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真正達到了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的。同時,他要求張家川縣要認真總結代辦式服務經驗,為在全市推廣“代辦”服務機制打下基礎。

深入張家川縣中醫院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