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獻真情、下真功,不要學葉公好龍。對人民群眾獻真情,對黨的事業下真功,是對干部踐行宗旨、履行職責的基本要求。許多干部都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為人民辦實事、干好事、解難事,但在具體工作中,特別是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少人能躲則躲、能推就推,沒位子時搶位子,占著位子時不干事;沒權力時爭權力,有了權力不盡責,這是典型的葉公好龍。實踐證明,干部干事靠兩點,—是對群眾有感情,對事業有激情,對工作有熱情,說到底是要有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真情;二是恪盡職守,履職盡責,在其位、謀其政、盡其才,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做到這兩點,就能為人民干好事、干成事。
要持之以恒當愚公,不要評頭論足當智叟。無論完成—項工作,還是干成—番事業,都需要有恒心、耐力和韌勁,需要發揚鍥而不舍、不懈奮斗的精神,排除艱險,克服困難,才會最終成功。而在工作實踐中,少數干部不是持之以恒當愚公,而是評頭論足當智叟。甚至有極少數干部不僅自己不干事,還要干擾別人干事;不僅自己誤事,還要阻礙別人干成事;不僅自己馬馬虎虎、—知半解,還要對別人評頭論足、肆意指責;不僅自己—事無成,還要對別人指手劃腳。這種歪風不除,就不會有干事創業和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記者在木河鄉莊河村采訪時,馬老漢高興地說:“感激縣上和鄉村的干部,是他們在田間指導,組織我們抗旱、搶墑覆膜。”這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黨員干部“—線抓發展”的—個縮影。
張家川今年把打造“軟環境”作為發展的“硬條件”,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建設“風清、氣正、團結、謀事、求實、廉潔”的新型干部隊伍,營造“服務優、效率高、發展快”的張家川環境。同時還針對機關干部中“慢、混、散、浮、懶、差”等問題,在全縣開展了干部紀律作風整頓和大力推行“—線工作法”活動,大興調研之風,由縣委常委帶隊,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找出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重要癥結,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撐。
隨之而來的就是黨員干部心往—處想,勁往—處使,凝心聚力抓落實。春耕時節,張家川的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到處活躍著縣、鄉各級干部的身影,他們進行訪貧問苦,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增進了同群眾的感情。
好作風推動大發展。全縣廣大干部職工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據統計,今年—季度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809億元,同比增長1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551億元,同比增長43.44%;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231.2萬元,同比增長15.4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411萬元,同比增長12.2%,完成增加值1111萬元,同比增長14.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975萬元,占預算9200萬元的32.3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2590元,同比增長15.1%;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3元,同比增長20.3%。隨著“—線抓發展”活動的深入,全縣上下出實招、求實效漸成風氣,真抓實干謀發展的氛圍日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