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張川鎮峽口村群眾交談
10月25日至26日,張家川縣縣委書記劉長江在縣委副書記李肖鋒,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吉洲的陪同下,深入張川鎮、胡川鄉、恭門鎮、閆家鄉、馬鹿鄉調研檢查 “三農”工作、農村基層黨建和創先爭優活動等工作。
連日來,縣委書記劉長江一行通過聽取鄉鎮領導匯報、與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座談、走訪基層干部群眾,深入鄉村陣地、田間地頭、養殖小區查看重點工作,全面了解掌握了各鄉鎮今年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并對各鄉鎮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察看小巷道硬化工程
劉長江指出,今年以來,各鄉鎮按照縣委十一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措施,真抓實干,農村各項工作進展良好,農村面貌明顯變化。尤其是畜牧集中養殖、農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陣地建設等民生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很有成效,縣委縣政府滿意,群眾滿意。

察看道路硬化工程

劉長江強調,“三農”工作是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干部要撲下身子,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生活,要不斷密切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傾注真情,努力提升民族地區基層基礎工作整體水平。一要突出中心促發展。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帶頭深入基層調研,干一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干一些在全縣有特色、叫得響的亮點工作。二要突出項目強基礎。要通過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解決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的問題。要抓好通自然村、通農田路的“雙通”工作和小巷道硬化工作,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做好。要整合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建設一批示范性新村莊。三要突出產業促增收。要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壓夏增秋,下大力氣減少小麥種植面積,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進一步協調,搭建各種平臺,為建好圈舍的養殖戶提供政府貼息貸款作為流動資金。通過加大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品種改良、疫情防控,扶大扶強畜牧業。樹立勞務品牌意識,加大培訓,開展有組織輸轉,提高勞務收入。鄉鎮工作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規律性,一定要干今年、想明年、謀后年。當前要進一步落實地塊,為明年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打好基礎。四要突出整合樹典型。各鄉鎮要在搞好常規性工作的同時,要結合鄉情整合資源,建幾個在全縣叫的響的養殖、黨建、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示范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以此鼓舞士氣,凝聚人心,促進我縣農村工作整體上水平。五要突出公正惠民生。今后五年是重點解決民生問題的五年。各級黨組織要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和資金不折不扣的落實到群眾手中。在農村低保、救濟等工作中,要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堅決杜絕優親厚友,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確保農村和諧穩定。六要突出能力抓黨建。今年全縣村陣地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村陣地管理和使用率,切實發揮村陣地的作用,服務群眾。尤其要通過村陣地,進一步提高鄉村干部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村級組織建設水平,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要堅持不懈地抓好五項民心工程。五項民心工程是縣委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強基固本、凝聚人心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全縣上下必須長期堅持的基礎性工作,各鄉鎮要繼續不斷深化認識,完善機制,常抓不懈,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劉長江對張川鎮和恭門鎮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同時,也給兩鎮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張川鎮黨委、政府要以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己任,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總抓手,進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大思路、大整合、大措施、大落實,奮力實現“四句話”的要求:即城市建設當先鋒、農村工作做標兵、和諧穩定擔重任、黨的建設樹典型。要求恭門鎮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地理三大優勢,進一步吃透鎮情,超前謀劃,注重細節,做到服務工業搞征遷、帶動東部當示范、城鄉一體爭先鋒、黨的建設作保證,引領張家川東部地區快速發展。
縣委辦、組織部、農工部,縣發改局、財政局、交通局、國土局、工信局、民政局、農業局、畜牧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檢查。

胡川鄉胡川村群眾分戶青貯的飼草料

即將竣工的馬鹿鄉小城鎮建設

張川鎮峽口村集中養殖小區

恭門鎮天河村新建的150座塑料大棚基地

新建的閆家鄉付堡村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