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跨越風滿帆
——寫在張家川“兩會”閉幕之際

新年鐘聲的余音還在耳邊回響。1月4日至9日,全縣人民關注的我縣“兩會”相繼閉幕。來自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無不發出“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一年,是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一年……”的贊嘆,這不僅是代表委員的發言,也是張家川33萬回漢人民群眾的心聲。幾天來,代表、委員積極審議討論,言語間閃爍謀跨越、求發展的思想火花,這不僅是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也是張家川33萬回漢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

回首2010年,我們感慨萬千。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敢于拼搏的張家川人民跨越艱難,書寫了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篇章。剛剛過去的2010年,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圍繞“五大目標定位”(把張家川建為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隴東南畜牧大縣,天水市礦業基地,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旅游區),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營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張家川奠定堅實基礎的發展思路,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
來自張川鎮、龍山鎮、恭門鎮的代表無不感慨地說,“總投資1700萬元,付川、天河171戶新農村建設住宅工程全面完工,52戶258人已入住新村,投資512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投資1854萬元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1895萬元,實施了27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資585萬元,完成32村43萬平方米小巷道硬化工程。桐張路、龍連路、橋溝梁至關門豁峴3條79公里通鄉油路,44條141公里續建、10條24.2公里新建農村通暢等工程,當年投資,當年受益。”
來自張川鎮、馬鹿、閆家、平安、大陽、木河、胡川等鄉鎮的人大代表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制定實施的“三區三園五帶”建設規劃,已經邁開了堅實的一步。積極推進旱作農業項目,全面完成以兩個萬畝片帶為主的11萬畝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種植。加快西部川區2萬畝農田綜合開發,建成2000棟1000畝塑料大棚、10棟日光溫室,新建果園1萬畝。在平安等東部7鄉鎮種植馬鈴薯9.1萬畝、大麻1萬畝。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動物疫病防控和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抓好肉牛產業大縣建設,加快畜牧產業園建設進度,年內新建養殖小區8個,養殖場7個,新增養殖戶300戶;種植飼草10萬畝,青貯飼草5萬噸,全縣畜禽飼養量達到125萬頭(匹、只)。2010年我縣還榮獲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先進縣。2010年,縣上在農業農村上專門安排3000萬資金:1000萬專門給老百姓修路,投資1000萬進行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投入1000萬用于大棚種植及畜牧養殖等興農村產業的項目,成績是比較突出的。”
來自張川鎮、川王、龍山、梁山等鄉鎮的代表委員說,“2010年縣委、縣政府為我們做了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做了大量的工作,只要我們把干部作風轉變為工作的切入點,把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來,不懈怠、不折騰,扎扎實實地干上三五年,縣委、縣政府制定的美好藍圖必將會變成美好的現實。”
來自張川鎮、劉堡、張棉、連伍等鄉鎮的代表委員說,“在道路、城區、種植、養殖等建設方面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敢于克服一切困難,做出更大的成績,全面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來自宗教界的委員無不表示:“張家川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縣委、縣政府幫農民改造危房,困難群眾每月能拿到低保,看病有新農合醫療保險,孩子上學不要學費了,這樣的政策是歷史上沒有的,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我們應該感激,應該珍惜。張家川現在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珍惜和維護,絕不容許有人破壞這種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我們一定要愛護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和諧局面,竭盡全力維護好團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各鄉鎮、各界別的代表委員分組討論中,始終聽到代表委員在談論,縣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勝利召開,提出了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這個總目標。縣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為跨越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確定了奮斗目標。
今天,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的開工建設,為我們張家川跨越式發展吹響了號角。
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航船,已經滿載希望,滿載動力,揚帆起航。明年春色倍還人,一個更加美好張家川的正向我們闊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