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省農牧廳副廳長妥建福一行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檢查指導農業工作,重點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了調研。
妥建福一行先后深入川王鄉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園、大陽鄉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基地、龍山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看種植、訪農戶、查管理、問制度,對張家川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進行了詳細了解。在川王鄉蔬菜示范園,看著豐產的辣椒,妥建福高興的說,像這樣的蔬菜大棚我們見得多了,但是川王鄉的大棚卻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原因在于這里開創了種大棚蔬菜的先河,在良好的經濟效益面前,我們不得不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給這里帶來了福音。

調研過程中,妥建福對張家川縣“三區三園五帶”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他說,如何調整農業結構才能求得高產高效,才能適應市場需求,這是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張家川縣“三區三園五帶”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很好的破解了這一難點、熱點問題,為一方土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找到了出路。在今后的農業農村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科學規劃,高標準、高起點建設示范區,通過調結構,優布局,創品牌,強龍頭,建小區,使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也是此次調研的一個重點。在龍山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妥建福指出,要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放在基礎位置,從完善法規政策、加強體系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強化條件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強能力建設。通過農資打假、強化檢驗監測等工作,著力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一些隱患和突出問題。以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不斷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機制的建立來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走訪農戶,了解夏收情況
近年來,張家川縣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區三園五帶” 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三區:西部川區高效農業綜合示范區、恭門鎮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部山區農業綜合治理示范區。三園:畜牧產業園、蔬菜產業園、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五帶:玉米帶、蘋果帶、大麻帶、馬鈴薯帶、中藥材帶),以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為重點內容,使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參加本次調研的省廳領導還有,省農牧廳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馬福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站站長陳和平,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王續程。陪同調研的領導有,市政府副秘書長孫曉,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縣委副書記妥國保。

無公害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