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11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教育系統和醫療衛生系統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和醫德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了廣大教師和醫務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和醫療衛生隊伍。為了進一步激勵先進,學習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全縣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縣委宣傳部將對縣委、縣政府決定表彰的2011年 “十佳校長”、“十佳教師’和“十佳醫生”、“十佳護士”的先進事跡進行展播。
妙手回春施仁心 丹心一片鑄醫魂
——海笑同志先進事跡
海笑,1987年7月畢業于蘭州醫學院,同年分配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從事外科工作至今。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獲得外科副主任醫師技術職稱。2004年2月擔任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2011年5月擔任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
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海笑同志嚴格按照共產黨的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廉潔奉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下班時間,一心撲在醫院工作上。自己所在的科室是全院急重癥患者集中的地方,隨意性較大,但多年的工作習慣,使自己能夠身體力行,不論節假日都能及時身臨一線,對外科急危重患者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手術在內的治療。能積極有效地組織外科危重病例搶救,經常參與院內疑難、危重病病例會診討論。他在抓醫院管理的同時,每年主刀和參與手術100余臺次,診治門診病人1000余人次。在縣醫院率先引進并開展微創腹腔鏡術、膽總管囊腫、X-Y膽腸吻合術及肝破裂修補術,填補了縣醫院該病種手術領域空白,于2005年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闌尾、卵巢囊腫等微創手術,為患者減輕了病痛和經濟負擔,深受廣大患者愛戴。
善學習勤鉆研,不斷提高醫療水平
擔任院長以來,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和處理門診病人的同時,作為學術帶頭人的海笑同志深深懂得,事業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素質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他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積極聯系上級醫院技術合作,定期派出醫師外出學習進修,提高了縣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同時堅持自費訂閱《中華外科學雜志》、《現代診斷與治療》等醫學雜志,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掌握新的醫療技術,撰寫并發表了十余篇國家級論文,分別為《腹股溝盲腸闌尾嵌頓疝闌尾切除12例臨床分析》、《盆腔膿腫經直腸前壁穿刺滅滴靈沖洗治療體會》、《腹膜外翻與手術中鉗夾預防切口感染治療體會》、《微創腹腔鏡手術臨床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腹腔鏡下行胃十二脂腸穿孔修補術68例的臨床分析》、《甲狀腺疾病外科手術治療126例的臨床分析》等。并主持完成以下手術,重癥開放性顱腦損傷清創、止血減壓引流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乳癌根治術(含改良根治術),肝左葉切開取石或肝左葉切除術,肝、脾、膈聯合傷、膈修補術、脾切除、肝修補術,脾全切或半脾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等等高危病例,高齡高危患者膽囊切除術,壞死性胰腺炎清創引流術,胃癌根治術及結腸腫瘤切除術等胃腸道手術。通過海笑同志的培養、輻射、帶動使縣醫院的診療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
抓管理帶隊伍 建設一流醫療機構
海笑同志在管理工作中,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探索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新路子。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進一步調動了職工的工作性。對于科室或同事提出的正確意見,他都積極采納。為人誠實,謙虛謹慎,能和領導班子成員、各科室負責同志交流思想,探討工作,尤其是對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工作,都能虛心向同志們請教,傾聽同志們意見,盡力搞好工作。他充分調動職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在醫院推行了一系列增收節支措施,對一些陳舊醫療設備進行了更換,積極爭取配合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的開展,使全院職工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醫院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以精湛的醫術拯救了數以千計的生命,成為張家川縣外科學術的帶頭人,受到了全院職工和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為張家川縣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1995年被共青團天水市委評為天水市 “優秀團干部”,1997年被共青團天水市委、天水市衛生局評為全市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2002年被共青團張家川縣委評為“優秀團干部”,2009年被中共張家川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愛崗敬業,做一名真正的教者
——崔峰同志先進事跡
崔峰,1989年參加教育工作,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多年來,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多次被評為縣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市“骨干教師”。
以身作則,加強教職工政治思想教育
自參加工作以來,崔峰同志能夠一貫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能夠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不斷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法律法規。近年來,自己身為校長,學區黨支部書記,更加意識到自己的重擔和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因此,不斷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力度,而且帶領教師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及十七大重要精神。通過在學校內部以例會、教研會,集中和分散等形式加強對教師政治理論和教育法規的學習,增強教師隊伍的戰斗和凝聚力。在政治理論學習中,不但能夠嚴于律已,以身作則,而且保證每年兩三萬字的學習筆記,并撰寫大量有價值的心得體會。通過學習,不僅使自己熟記了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也使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愛崗敬業,做廉潔自律的表率
他擔任校長職務以來,要求別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教師不做的他從來不做。他堅持每周星期日下午到校。節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牽掛著學校的平安,一心撲在學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寫著自己的工作業績。在今年的“世行”項目迎檢準備中,他連續幾周不休息,為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操勞,而在地震災難面前,他更是身先士卒,讓其他教師休息,自己留在學校值班,這一切,都讓全校師生感動不已。崔校長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品質使他在校領導班子中產生出很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廉政方面,他嚴格要求自己,從不利用職權之便謀取私利,在公務活動中,做到合理開支,手續清楚,秉公辦事,廉潔自律。
科學管理,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實
在學校管理上,他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他對領導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統一步調,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管理中,他從不獨斷專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尊重教職工民意,充分發揮教代會和工會的作風,讓廣大教師充分享受參與權,監督權和知情權,推選民主管理,凝聚了人心,增大了領導班子的影響力。在教學管理上,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參與、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另外,他深知,教改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他積極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派教師到外地參加培訓、學習及各種學術研討會,這些措施,有效的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擔任馬鹿中學校長以來,在2010年的全縣八年級英語競賽中,馬鹿中學獲得第七名的優異成績。2008年在張家川縣首屆少兒藝術節比賽中,馬鹿中學參賽的兩個節目獲得三等獎。2009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校園。2010年在張家川縣第二屆少兒藝術節比賽中,馬鹿中學參賽的節目獲得二等獎。2010年7月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被評為先進黨支部。2010年9月獲得目標責任書考核三等獎。2010年12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綠色單位。
誨人不倦育桃李
——楊鴻武同志先進事跡
楊鴻武,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90年畢業分配到胡川中學從事教學與教導工作,2004年調任馬鹿中學副校長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2007年調任張家川縣職教中心副主任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至今。從教二十多年,他以其精湛的業務,高尚的師德,嚴謹的作風,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他以其模范的行動,奏響了一曲曲憾人心魄的師表贊歌。
努力學習,造就高尚師德
楊鴻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把“八榮八恥”和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作為自己的道德準則,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楊老師自1990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除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外,還積極參加自學考試,通過自考于1998年取得西北師大政治學專科文憑,2006取得西北師大政治學本科文憑。
狠抓教學質量,使“三校生”高考升學率達82﹪
該同志任“三校生”高考升學班的政治課教學,他始終堅持“精講勤練,當堂掌握”和“分階段有步驟的循環強化”的策略,使學生既有效掌握自己所教科目的學習,又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其他科目。在他的團結帶動下,其他科目教師也采取這種高效整體的教學策略,使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通過職中的“三校生”高考升學班的學習,圓了大學夢。今年他代課的高考升學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高考上專科線45人,上線率達80﹪,截至目前有46人被我省專科院校錄取,取得了高考升學率達82﹪的好成績。
以身作則,加強教研教改
社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代要求教師應向專業化發展。該同志以身作則,帶領廣大教師共同體驗科研促進教學與教師成長的樂趣。并注重將教學心得及時總結,近年來已有4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 2011年9月,《職業高中學科教學應體現職業性》在《甘肅教育》刊登;2011年2月,《教會閱讀 培養學習型人才》在《吉林教育》刊登;2010年9月,《抓住教學環節 培養創新人才》在陜西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學政治教學參考》刊登;2010年1月,《物理實驗教學“五忌”》在《甘肅教育》刊登。現在,教師應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已成為我校全體教師的共識。
傳遞愛心,言傳身教促學生成才
學生工作向來是學校工作的重點,楊老師在辛勤耕耘于教學科研戰線的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有九年時間,擔任校級包級領導有十多年。他始終相信:“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緣是天定,份在人為,班主任不僅僅是安排學生各項日常事務的老師,更多時候,他們也扮演著父母和朋友的角色。”在從事學生工作過程中,楊老師堅持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教書育人,為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根據自己的經驗適時給學生們提供一些建議,另一方面言傳身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十多年來,與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課堂,宿舍,食堂都能看到楊老師的身影。楊老師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平日他會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以實際行動教育學生要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在學生組織的歷次為災區學生、貧困學生、患病學生獻愛心活動中,他都默默地送上他的關愛與祝福。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獻愛心活動中,他帶頭捐錢捐物,極盡所能的伸出他溫暖的雙手。對個別問題學生,楊老師更是給予特別關照。
向“南丁格爾”護士學習的護士長
——馬玉芳同志先進事跡
馬玉芳,女,回族,中專學歷,主管護師職稱。1980年7月畢業于天水市衛生學校,同年10月分配至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從事護理工作。三十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戰斗在臨床工作第一線,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努力鉆研業務理論,苦練操作技能,綜合素質不斷提高,1996年2月被任命為門診輸液室護士長。
門診輸液室是醫院重要服務窗口,又是矛盾、糾紛集中地,前來輸液病人及家屬心情比較急燥,護理人員言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病人發泄情緒的導火索,給護理管理帶來很大壓力。任輸液室護士長以來,馬玉芳始終牢記南丁格爾護士的一句名言“護士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把“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和“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診治,全心謀求病者福利”的工作作風貫穿工作始終,帶領全體護士,轉變服務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流程,努力改善醫院窗口形象。她從細節入手,調查研究,通過與每位護士交流談心,了解每位工作人員的性格、工作特長、家庭生活情況,以及科室存在的問題,并組織大家座談、發言、集思廣益,為科室制定了多項管理細則,護理工作計劃,做到了月有重點,周有安排。她在工作中勤檢查,多督促,對存在質量缺陷及時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保證了護理安全,促進質量持續改進。
作為一名護士長,她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滿懷激情,洋溢著無窮活力。她的真誠、愛心、耐心、細致與嚴謹,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護士,使科室由原來投訴多,護理人員厭倦工作、不團結,逐漸轉變成一個充滿愛心、和諧、團結的工作集體。
她在工作中抓管理,外塑形象,轉變服務模式,學會換位思考,讓同志們認識到一個科室要發展,必須從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只有優質服務,才能蠃得病人滿意和信任,科室才能有效益,針對同志們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不求上進,與病人交流語氣生硬的局面。她同大家一起學習上級文件精神、服務規范、溝通技巧、規章制度,并開展假如“我是一個患者,想得到護理人員怎樣服務活動”,讓每個人發言,真正感受到患者的心聲和需求,使護理人員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認識到患者的滿意,才是護士真正的需求,并同時制定文明服務細則與效益工資掛鉤,科內設立鼓勵獎,激勵每一位護士,充分調動了同志們對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她通過落實業務學習、技能培訓制度,組織學習并掌握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觀察要點,病情急驟變化應急措施,向大家傳授提高小兒靜脈穿刺成功的經驗,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培養出一支理論豐富,技術過硬團隊,在醫院組織每次考核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三十多年來,她一心把精力撲在工作上,節假日放棄與親人團聚機會,“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她的愛崗敬業體現在每一個工作日,體現在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上,她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這就是最完美的愛崗敬業。由于工作業績突出,1994年全縣首屆“雙十佳”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佳護士,1996年被評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先進工作者,2001、200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縣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