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十
項目建設捷報傳,阿陽大地綻新顏
——張家川縣籌辦縣慶六十周年活動促發展紀實
馬小平
六十載耕耘櫛風沐雨,六十年發展花開正艷,六十年成就輝煌篇章。
從2010年6月份開始,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把項目建設作為自治縣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重頭戲,一如既往地高標準實施各類建設項目,繼續保持張家川項目建設的良好形象,千方百計爭項目,唱響了一曲曲搶抓機遇爭項目、同心協力促發展的動人凱歌。
今年,張家川縣計劃重點爭取項目90項,總投資46.7億元,其中:城鎮基礎設施項目8項,農林水利項目27項,工交通信能源項目10項,社會事業項目24項,其它項目21項,縣慶項目28項,總投資15.3億元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自1953年7月建縣以來,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發展歷程。六十年來,勤勞務實的張家川回漢人民在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縣政治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縣城從無到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人氣日漸興旺,正成為一座宜居宜商的魅力之城;規模工業產值從建縣初的零發展到2011的 4.28億元,發展勢頭強勁;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交通條件大為改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26億元,增長1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86億元,增長2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27億元,增長25%;財政收入完成1.29億元,增長25.2%;財政支出完成12.91億元,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52元,增長15%。
在成績面前,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的決策者沒有自足、自滿,而是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的差距和不足,經濟總量不大、經濟結構不優、財政實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這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縣委書記劉長江坦言,“舉辦六十年縣慶,既是是對全縣人民六十年建設成就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大展示,又是加快發展的號角,更是敲響發展新階段的響亮鼓點,及早動手,精心謀劃好60周年縣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家川的發展必須跳出張家川看張家川,張家川決策層對張家川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
隨著天平鐵路的開工建設,隨著庒天二級公路的開工建設,張家川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日漸顯露,迎來的發展機遇將更多。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以舉辦六十周年縣慶活動為契機,搶抓發展機遇,以縣慶促招商,以項目促發展,掀起新一輪發展高潮,逐漸成為全縣人民的共識,縣慶各項籌備工作緊鑼密鼓鋪開。
項目建設是張家川縣慶一著重棋,事關縣慶成敗。
以縣慶搭臺,唱經貿戲。張家川縣在確定舉辦六十年縣慶之初,就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列入重中之重,決定通過縣慶這一活動平臺,立足交通、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細心篩選項目,精心包裝項目,用心推介項目,全方位宣傳張家川、推介張家川,吸引投資客商的目光,引進一大批投資金額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落戶張家川,實現抓縣慶上項目促發展的目標。
為此,張家川縣從項目建設入手,狠抓縣慶項目建設。去年6月15日,張家川縣就啟動了縣慶重點項目建設,初步篩選確定了38個縣慶重點項目。今年初,根據項目建設的新情況,縣委、縣政府對38個縣慶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確定縣慶重點項目28個,總投資15.3億元,其中:城鎮基礎設施項目5項,交通項目3項,社會事業8項,農林水利6項,林業及生態環境保護3項,工業項目3項。
為了抓好縣慶項目的落實,張家川縣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縣慶重點建設項目的通知》,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的聯動責任制,分管縣級領導是聯系重點項目的第一責任人,除抓好所聯系的重點項目外,要對分管領域所有縣慶重點項目負責。
今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全縣上下搶抓60周年縣慶、“兩個共同示范縣”、各種優惠政策疊加、省市領導高度重視我縣發展等重大機遇,完善了縣級領導包抓項目爭取工作責任制,將項目爭取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并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編制印發了2012年投資指南,堅持及早動手、主動出擊,切實加大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力度,尤其是二月下旬以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帶領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后三次赴蘭州就縣慶事宜,向省上有關領導、相關部門進行了多次匯報、銜接和爭取。同時,縣委書記劉長江、縣長馬中奇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多次縣慶重點建設項目工地調研,主持召開項目調度會,了解項目進度,解決實際問題。分工聯系項目的縣領導紛紛下企業、上工地,督促工作進度,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各部門及各項目單位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思想,采取超常規的方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體制平臺,搞好項目對接工作,聚精會神搞建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地迅速推進。
同時,該縣還成立了縣慶項目專項督查組,對重點建設項目堅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對推進力度、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跟不上的項目,縣委、縣政府還專門召開“促后會”,解剖麻雀,及時整改,確保28個重點項目在縣慶前全面完工,為六十年縣慶獻禮。
3月6日,在天水市委、市政府與部分中央企業及國內知名企業在北京隆重舉行工業項目簽約儀式上。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代表縣政府與中央企業成功簽約了3個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分別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張家川縣政府合作,投資108億元建設以風能、太陽能、煤電為主的新能源開發項目;河南洛陽鋼鐵集團與張家川縣政府合作,投資22億元建設張家川100萬噸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項目;中材集團有限公司與張家川縣政府合作,投資5億元建設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這是張家川縣以縣慶促發展、推動項目建設結出的又一碩果。
2012年,對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來說,既是一個喜慶年,又是一個強基礎,謀發展,爭取上大項目、好項目的項目之年。隨著自治縣60華誕的臨近,張家川大地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新一輪項目建設的大會戰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