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三十
發展中的十年 張家川縣政協工作略憶(一)
原縣政協主席 李棟一

2002年7月原全國政協常委沈遐熙來張家川縣調研
物換星移十春秋,勤履共盡三職能。從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的十年間,縣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班子,在中共張家川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帶領九屆、十屆、十一屆縣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的同志,在歷屆縣政協班子創建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基礎上,走過了一段充滿組織關懷,共擔政治責任,富有生活情趣,極具回味價值的光榮歷程,使新時期的縣政協工作有了新的進展,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中的十年,在完全符合中國國情,充分體現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的政治組織和政協工作中,通過實踐,使我們深切地感悟到人民政協是聯系各界人士的橋梁;是貫徹黨的政策的陣地;是開展民主監督的渠道;是組織參政議政的平臺;是進行政治協商的載體;是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加強團結聯誼的紐帶;是搶救歷史資料的寶庫;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學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聯合部。人民政協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發展中的十年,在履職盡責的工作實踐中使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就要著力彰顯好“五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主動爭取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保證政協事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才能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必須堅持把構建和諧社會擺到突出位置,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才能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必須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政協工作的力量之源,才能保持政協工作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必須堅持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和專委會的基礎作用,大力推進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才能提高政協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發展中的十年,在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協組織里,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人士的廣泛配合和縣政協常委會及主席會議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服從服務于全縣工作大局的基本方針和“傾心盡力保穩定,團結奮斗促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全縣形成了“縣委高度重視,縣政府大力支持,縣政協積極主動,各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普遍關心”的良好局面,在履職盡責中體現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展示出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2007年6月原全國政協常委鄧成城來張家川縣視察工作
恪守黨性原則講政治
始終堅持把維護核心,自覺服從黨的領導作為履職盡責的基本前提。始終做到堅持黨的領導,服從黨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注重在政治上把握正確的方向,政協工作才有核心,履行職能才有正確的方向。服從黨的領導,貴在自覺,更在主動,只有主動爭取黨的領導,主動爭取政府的支持,主動發揮政協黨組的核心作用,才能真正自覺地把黨的主張轉化為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普遍共識,轉化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實踐成果,轉化為全體政協委員和委員所聯系群眾的共同意志。維護黨的領導,堅持對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常請示,勤匯報,及時反映社情民意;始終堅持做到與縣委在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使政協工作更加貼合縣委意圖,更能體現縣委主張,工作才能有為有位有特色。
10年里,縣委常委會議堅持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專題研究政協工作的會議,縣政府堅持每半年向政協委員通報一次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縣委先后兩次召開了全縣政協工作會議,并下發了《中共張家川縣委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班子的分工中,也都有一名副書記(常委)和副縣長分管或聯系政協工作。每年的縣政協全體委員會議都邀請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的全體領導出席會議,并請縣委書記做重要講話,通報全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同時對政協工作和政協委員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10年來,先后受到以馬正錄、王鳳保、宋博華、蒲軍、劉長江等五任縣委書記及以李映吉、李升平等兩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和以馬萬有、馬云珍、馬小龍、馬中奇等四任縣人民政府縣長分別為班長的縣委、縣人大、縣政府領導班子的關心和支持。縣政協每次常委會議及重大活動都邀請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出席會議或參加活動,并就常委會議審議的調研視察議題對應作全縣專題工作通報,為常委和委員知情議政提供情況。縣政協對一些重大事項及時向縣委請示匯報的同時,還采取“三聯系三走訪三促進”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的情況,通過《社情民意專報》向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報送《社情民意專報》9期,共計設計教育、文化、衛生、科技、“三農”、旅游開發、交通道路、城鎮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保障、民族宗教、政協工作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60多條(次),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縣委、縣政府還堅持了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列席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協副主席按分管工作列席縣政府常務會議的制度;全縣性的重大活動都能吸納縣政協主席或副主席參加,涉及全縣性的重大事宜和人事事項,都要在決策之前征求縣政協的意見,為縣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班子在知大勢、謀全局、參要事、同落實上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真正使政協工作成為了縣委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縣政協把維護核心,促進發展作為履職之要,縣政協常委會在每一年度的全體委員會議開始時,報告上年度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的履行情況,在會議結束時,縣政協主席的總結安排講話中,都要緊貼縣委全委擴大會議和縣人代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縣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結合縣政協工作職能,具體提出新年度的工作任務,為縣委更加有權威積極主動地做到堅持黨的領導,服從黨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為縣政府更加有作為,緊貼和跟進政府工作促貫徹落實,收到了良好效果。縣政協在維護核心使縣委更加有權威,跟進縣政府工作使縣政府更加有作為的過程中,也提高了縣政協在全社會的認同度,從而也更加增強了政協委員的參與度和履職盡責的自覺性。10年來,共召開全體委員會議10次,縣政協常委會議62次,主席會議116次,各種座談會80多次。

2009年8月原省政協主席陳學亨來張家川縣調研
立足宏觀發展獻良策
始終堅持把服務中心,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作為履職盡責的基本原則。始終堅持緊緊圍繞全縣發展大局和階段性中心工作,把政協所有工作和各項活動,都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戰略性、宏觀性、前瞻性的重要問題。正確認識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新機遇,在助推科學發展中明確基調,在促進科學發展中有效履職。按照縣委提出的“五大發展目標定位”和“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堅持“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對全縣發展大計的貫徹深度謀劃,對全縣重點工作全力配合,對工作任務的落實上全力推進。堅持建務實之言,獻發展良策。做到緊貼中心,主動服務發展第一要務,積極營造發展氛圍,善謀發展良策,善進發展諍言;緊扣中心,主動服務經濟建設,多做發展實事。在堅持政協工作“圍繞全縣中心轉,發揮政協職能干”的大理念中,注重切實把握政治協商的“著重點”;積極找準民主監督的“著眼點”;精心瞄準參政議政的“著力點”;力求參政參在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獻計獻在急需處,給力給在聚合處。
10年里,縣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班子帶領和組織政協委員,先后就全縣畜牧產業發展與產品加工、全縣項目梯田建設、全縣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全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狀況、全縣“兩基”攻堅情況、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全縣新農村建設情況、全縣新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建設情況、全縣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及執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條例》的情況、全縣城鎮環境衛生整治、全縣文化旅游開發工作、全縣清真食品產業發展情況、全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全縣城鎮建設、全縣工業節能、農業節能、社會節能情況、全縣外宣工作、全縣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全縣科技隊伍建設、全縣民族品牌培育、全縣法制環境建設、全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情況、全縣扶貧開發情況、全縣安全生產工作、全縣鄉鎮文化站及農家書屋建設、全縣教育發展狀況、南山梁萬畝果園建設、全縣畜牧產業發展情況、縣城功能區建設、全縣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情況、全縣交通道路建設情況、全縣農村衛生室建設,以及赴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區考察學習、全縣宗教界委員赴外地考察、參加“四張”政協工作聯誼會等專題調研、視察、考察報告53份,提出意見建議360多條(次),其中有10份調研視察報告,被縣委主要領導批示轉發全縣各鄉鎮和縣直各單位專辦落實,有6份調研報告被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或親自督辦抓整建。共收到委員提案777件(次),除不符合立案條件按來信處理外,立案581件,共涉及1737人(次)。其中通過采取涉案部門專辦、多方配合聯辦、主席會議班子成員分包督辦和“三位一體”(提案者、辦理者、受益者)現場辦理的方式進行辦理,屬全部落實的A類提案231件,占40%;基本落實和正在落實的B類提案248件,占42.5%;因條件不成熟未能落實的C類提案102件,占17.5%;全部和基本落實的累計達479件,占82.4%。同時,在張家川縣的四屆和五屆天水市政協委員,10年中共提交提案115件,辦理落實75件,占65%。在每年召開的縣政協全體委員會議上,都要安排10名左右不同界別的委員作大會發言,10年中共有百余名委員作了大會發言,有效地履行了參政議政職能。調研、視察和考察報告及委員提案和委員大會發言的形成,既宣傳了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又一分為二地調研了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有價值、有份量的意見建議,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發展中發揮了政協和政協委員的 “三大職能”作用,也真正起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參謀助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