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對省市縣鄉開展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之三十
張家川縣發展三大富民產業助民增收
張家川縣著眼于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向縱深發展,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堅持從縣情實際出發,發揮民族地區傳統優勢,以及全縣廣大穆斯林善經商、重養畜、長餐飲的特點,因勢利導,加大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和技術幫扶力度,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勞務經濟,著力做大做強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販運加工業三大富民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做精做優清真餐飲服務業。充分利用張家川清真食品天然品質、清真品格的優勢,依托清真食品城建設平臺,做精做優清真餐飲服務業,打響張家川清真食品放心品牌。按照“政府推動,政策驅動,品牌帶動,產業聯動”的思路,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挖掘創新民族餐飲特色優勢,采取免費培訓及注冊商標、補助獎勵創業資金(餐飲經營者每戶1萬元)的辦法,發展壯大一批特色民族餐飲賓館服務業,加大品牌創建力度,鼓勵支持申報注冊一批清真服務品牌。積極組團參加各種餐飲美食節會,展示推介特色民族飲食,進一步提高餐飲服務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民族餐飲賓館服務專業人才建設,培養一批民族餐飲技師和經營管理人員,提高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積極引導餐飲賓館服務行業實行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連鎖式發展,力爭在全國100座城市,發展賓館1000家,清真餐飲經營10000家,帶動10萬人就業致富。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漢等20多個省會和200多家大中城市已開清真餐館3968家、賓館205家。

做大做強規模養殖業。以百萬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建設為目標,強力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通過實行免費防疫、配種、種草和貸款扶持建棚、引種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發展壯大養殖規模。通過直接補助、先建后補、以物代資、貸款貼息、專項指導等形式,加快規模養殖富民創業示范村、規模養殖場和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2012年已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12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80戶,優質飼草種植面積4.86萬畝。全面落實扶持畜牧產業發展各項優惠政策,提高畜牧產業綜合實力,重點扶持2萬戶規模養殖戶,大力推進農戶專業化飼養程度。全面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優惠政策,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加大防疫保護力度,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積極引進畜產品營銷、屠宰加工等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生產能力,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努力使牛羊產業成為群眾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做活做響皮毛販運加工業。以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為依托,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搶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采取引龍頭、強貨棧、扶販運的辦法,引進10戶皮毛加工龍頭企業,規范組合100家皮毛貨棧,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皮毛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增強產業集聚能力,不斷提高皮毛產業競爭勢力。全面落實各項獎勵扶持優惠政策,加大皮毛加工企業和販運扶持力度,力爭扶持2萬人皮毛販運隊伍,促進皮毛業振興,提高農民收入。培養提升和引進皮毛生產加工、市場運行分析專業技術人才,組建皮毛產品研發機構,加強皮革制品新品種研發和生產流程精細化管理,定期發布皮毛產業生產動態,提高皮毛產品質量,提升皮毛產業發展風險控制能力,推動皮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對皮毛生產經營和販運隊伍的教育管理,樹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文明經商的良好形象,堅決打擊各種違規經營行為,整頓皮毛市場秩序,努力為皮毛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目前,我縣皮毛加工企業6戶,皮毛貨棧43戶,加工戶160戶,販運戶4000戶。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廣東、河北、河南、浙江、江蘇等地。2011年交易皮張190多萬張,成交額2.4億元,上繳稅費8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