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清水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緊緊圍繞“八大任務”,牢牢抓住“八項重點”,認真開展“八個行動”,務求取得“八大成效”的總體思路,切實加強領導,不斷強化措施,把握著力點,找準突破口,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推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深入開展。

(宣傳小分隊在田間地頭演出)

廣泛宣傳發動,爭取互動支持。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和工作開展中,清水縣堅持宣傳發動先行,互動支持為要,采取五種模式,突出八個重點,省、市、縣、鄉四級聯動,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發動工作。共編發簡報596期,發放《明白卡》7.8萬份,《一封信》3.6萬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知識100問》3800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手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指南》、《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干部進村入戶工作日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選編》各4萬余份,《甘肅農民報》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特刊2000余份。在縣電視臺、天水在線開設了專欄專題,對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進行了跟蹤宣傳報道。在全縣各鄉鎮交通主干道和村頭巷尾,懸掛宣傳橫幅120條,制作大型宣傳牌15個,建宣傳碑54個,書寫永久性宣傳標語780條。在省、市報刊發表理論文章18篇,在省、市、縣新聞網站發表稿件585篇。市、縣電視臺播報專題新聞20次。創編快板《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就是好》、歌伴舞《聯村聯戶聯真情》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采取文藝小分隊的形式,深入田間地頭進行了多次演出,形成了互動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

(省農牧廳參與式農村評估(PRA)方法調查結果)
民主確定內容,科學制定規劃。采取四種模式確定幫扶村,對組織不健全,班子較渙散的村,重點安排黨群部門結對幫扶,對基礎條件較差的村,重點安排經濟主管部門和實力較強的企業結對幫扶,對社會矛盾較多、治安比較混亂的村,重點安排政法機關結對幫扶,對發展產業有一定基礎的村,針對不同產業,重點安排農口單位結對幫扶。在幫扶戶的認定上,實行“三審”“一定”“一公開”制度。三審,即根據前期走訪的情況,貧困村兩委班子、干部群眾就幫扶戶初審,鄉鎮對各村提出的幫扶戶復審,縣扶貧辦對全縣幫扶戶審批。“一定”,即經聯村聯戶領導小組審批后,正式確定幫扶戶。“一公開”,即將最終確定的特困戶在村黨務公開欄中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上,立足縣情實際,采取“一看二聽三問四理五析”的“五步工作法”,突出了“六個結合”(與上級政策結合、與縣上發展思路結合、與村情實際結合、與農民意愿結合、與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重點做了三項工作,即以貧困村為重點,幫助260個聯系村科學合理地制定了《扶貧開發奔小康發展規劃》;以貧困戶為重點,突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住房、上學、就醫、文化六方面的迫切需求,為10065戶聯系戶有針對性地制定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計劃》;以幫扶干部為依托,注重發揮干部職工的崗位、專業、信息、人脈、地緣、資金等六大優勢,為10065戶聯系戶制定了《幫辦實事工作打算》。

完善工作制度,加強檔案管理。建立健全了《社情民意明白帳》、《扶貧幫困感情帳》、《經濟發展致富帳》、《安全維穩排查帳》、《科技教育培訓帳》五本臺賬,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工作實。建立了信息交流平臺,各通過工作簡報、信息快報、建立網站等形式,對本單位發現、總結和提煉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進行了信息共享。建立了定期報告工作制度,全面落實了月報告、季調度、年總結制度。建全了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實行了“兩個階段、四項要求、六個步驟”的“二四六”建檔法,全部建檔工作分為“集中整理和動態整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縣鄉兩級對貧困村和特困戶進行統一建檔,實現從無到有。第二階段安排專人,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填寫檔案內容,實現動態管理。全縣260個貧困村、10065戶特困戶均建立健全了檔案,實現了統一集中管理。

(督察組查閱“雙聯”行動資料)
加強督查指導,確保措施落實。堅持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督查考核的重點,加強工作指導,累計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督查12次,有效促進了工作開展。同時,完善了考評督導辦法,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工作實績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了“鄉鎮十星制考核”和“部門責諾評考核”,從組織領導、職責任務、工作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明確了相應考核指標,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李江生和他的紅頭波爾山羊)
培育樹立典型,加強示范引導。堅持把培育、挖掘、塑造典型作為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一個重要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全面推廣。涌現出了白沙鄉桑園村農民鄭喜兒、永清鎮張楊村農民李江生等基層農民群眾的好代表、好典型,先后采編制作了專題片《鄭喜兒小康之路》,分鄭喜兒的心里話、鄭喜兒的新期盼、鄭喜兒的新希望等三部分進行推廣,對永清鎮張楊村農民李江生通過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發展波爾山羊養殖,走上致富道路的經驗和做法,及農民群眾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的所想、所盼、所愿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在全縣范圍進行了廣泛宣傳報道,擴大了示范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