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縣樹立“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發展教育就是發展經濟、提升教育就是提升形象”的理念,按照三年教育大發展的目標,我縣教育駛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為張家川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特別是今年高考中重點本科上線123人,普通本科上線215人,體育藝術本科上線19人,民族本科上線240人,上線率為29.9%,較2011年增長4.6個百分點。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張家川新聞中心將推出《教育·跨越》系列報道,從不同角度探討張家川民族教育快速發展的答案。
張家川:教研教改——為教育質量插上騰飛的翅膀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質量。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把教研教改作為更新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益的抓手,大力實施校本教研、聯片教研和網絡研修為主的三種教研模式,激活課堂教學,培優教師隊伍,為民族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抓示范,重交流,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教師是教學改革和提高質量的關鍵。為了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近年來,張家川縣開展教師基本功系列展評活動和以“送教下鄉”為主題的聯片教研交流活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幼兒教師基本功大賽、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小學英語教師優質課及口語演講競賽、高中教師新課程教學觀摩研討等一系列競賽活動,進一步開闊了教師的眼界,更新了教育觀念。在“送教下鄉”聯片教研交流活動中,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到邊遠的山區學校講課,并通過研討活動把新課程、新理念帶到基層去,帶動邊遠山區的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城鄉教師開展教學交流搭建平臺。各學區也選派學區優秀教師到基層學校送課,開展聯片教研、專題教研活動,形成了全學區上下聯動的教學研究新局面。為了確保每項活動廣泛有效開展,采取“全體參與、分層落實、層層選拔”的方式落實每一項活動的開展,使各項活動的開展真正發揮了積極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從而為全縣中小學教師搭建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為廣大教師提供最為直接的交流學習機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骨干教師,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省蘭化學院在龍山學區進行教師培訓
抓質量,建隊伍,提升教研教改水平。為強化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研改革科學發展。張家川縣建立了一支門類齊全、素質過硬的教研隊伍。為解決教研人員不足、力量薄弱的問題,在全縣范圍內分期聘任了現任中小學省、市骨干教師及各學科優秀教師為兼職教研員。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制定教研計劃,分解研究任務與教材教法,幫助學校開展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工作。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教研重心下移、教學管理前移、服務與管理并重”的宗旨,加強各學科的教學指導,提高教研指導水平。同時加強教研網絡建設,積極營造濃厚的研究氣氛,全面提升了教研教改水平。

龍山學區教師參加賽課

教師培訓
抓創新,求實效,推進教改縱深發展。為優化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張家川縣始終堅持教育改革創新,在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學校建設上開展集中研究,構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立足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具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將教科研工作管理由重布置、重檢查、重評比轉變到重調研、重指導、重服務上來。首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讓教師到外校、外地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在學習交流中求提高。各學校定期安排課改理論業務學習和教學研討,不斷提高教師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組織開展學科課改集體備課活動,分學科進行集體討論備課,博采眾人之長,攻破教學難關。大力開展課改教學研討示范活動,讓骨干教師上全校性的觀摩課或示范課,組織新課程教學比武,優秀課案或課件、論文評比。通過不斷優化課題牽動、案例引導、研培教結合的教研方式。把課改中的關鍵問題設計成研究專題,再將專題加以分解和落實,使廣大教師都承擔教研課題任務、開展課題研究。然后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等信息技術手段,將課改經驗交流會或課改成果展示活動等課改第一線的教學案例,通過網絡、光盤、文本等多種方式傳遞,引導課改一線的教學實踐,推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幼兒園教師參加優質課評選
“采得百花方成蜜,淘盡黃沙始見金”。近年來,張家川縣不斷深化教研教改,全縣教師教學水平逐年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尤其是2012年,高考中重點本科上線123人,普通本科上線215人,體育藝術本科上線19人,民族本科上線240人,上線率為29.9%,較2011年增長4.6個百分點。

教師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