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把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迅速在全縣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熱潮,縣新聞中心開設“學習十八大、開創新業績”局長訪談欄目,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尋找工作差距,理清發展思路,促進全縣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搭安全方便健康服務平臺 建人民滿意醫療衛生事業
——訪張家川縣衛生局局長 汪雙家

就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搶抓新機遇,促進衛生事業新發展,實現衛生工作新跨越,記者采訪了縣衛生局局長汪雙家。
記 者:汪局長,黨的十八大對衛生工作作了重要論述,請您談一下黨的十八大報告為衛生工作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
汪雙家:黨的十八大指出,要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理解十八大對衛生工作的論述。
十八大報告指明了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前我們講“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方向,是建立在傳統的健康觀念上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人民健康為服務方向”的理念,為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我們的服務對象由患者擴展到了廣大人民群眾,我們的工作不僅是要除人類之病痛,更要助健康之完美。這也是以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的拓展和升華。十八大報告指明要以農村為重點。我縣農村人口比例大,農村衛生工作一直是我縣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基礎薄弱,鄉鎮衛生院的基礎建設相對比較滯后,標準化村衛生室的覆蓋率較低,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總體數量不足,十八大精神將為我縣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十八大報告指出了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務。目前,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實現了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廣大人民群眾已經切實感受到了醫改帶來的新氣象和真實惠。下一步,我們要在總結醫改的經驗,鞏固醫改成果的基礎上,把醫改的重點放到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上去。
記 者:在您認為,當前我縣醫療衛生事業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汪雙家:近年來,我縣衛生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整體發展水平和層次還比較低,正處于強基固本、健全機制、完善提高、促進發展的奮力爬坡階段,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十分薄弱,不能完全滿足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縣級醫療機構工作壓力巨大,轉外住院就診比例較高,加重了群眾就醫負擔和新農合基金支出負擔。二是衛生技術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匱乏,村醫隊伍整體水平低,服務能力不強。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公共衛生機構業務用房、職工生活用房十分緊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四是人才培養任務繁重。隨著醫療機構服務范圍擴展、床位編制不斷增加,現有衛生專業人員已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公共衛生、中醫藥、全科醫學、急診、婦產科、兒科、藥學、檢驗、衛生管理等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各學科領軍人才、骨干力量少,部分專業人才處于嚴重的斷檔狀態。五是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相對薄弱。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食品安全監管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醫患糾紛防范調解機制亟待健全完善。
記 者:結合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請您談一下解決以上五方面的問題的具體措施和促進衛生事業實現新發展新跨越的思路。
汪雙家:今后我縣衛生工作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繼續實施“新合保障、公衛夯基、項目帶動、人才強衛”戰略,鞏固醫改成果,著力在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等方面下功夫,切實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方式,奮力開創全縣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圍繞這一總體發展思路,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規劃項目爭取實施工作,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二是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完成新農合看病、報銷“一卡通”軟件推廣工作;規范開展門診統籌,完善補償模式;全面實施單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提高保障水平;加強基金監管,確保新農合資金安全運行。三是扎實推進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今后的重點是加大督導和考核力度,規范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四是積極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規范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逐步在縣級醫院以及個體醫療機構中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五是加快推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進修培訓的力度,加快業務技術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全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素質過硬的衛生人才隊伍。六是抓好中醫藥工作。加強中醫藥軟、硬件設施建設,落實各項扶持中醫藥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宣傳中醫藥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七是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和完善監管機制、政府財政補償機制、服務機制“三個機制”建設。八是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大力弘揚正氣,強化醫德醫風教育,堅決抵制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積極創建人民滿意衛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