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到位春風化雨 措施落實千帆競發
——張家川縣非公經濟遍地開花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不斷強化激勵措施,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構筑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體系,使全縣的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12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完成銷售總額108473萬元,實現產值37371萬元,分別比上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非公有制經濟已真正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興縣富民的重要工作來抓。為了全縣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張家川縣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政策規定的基礎上,根據縣域發展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決定》,從土地使用、稅費、金融、審批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并將這些政策細化、量化、層層分解,使之由“原則型”變換為“實用型”,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工商、發改、國土管理等部門還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細化政策條規,延伸服務內容,為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簡捷、優質、高效的服務;金融、稅務等部門在可行的情況下,酌情減稅讓利,切實加強對個體私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全縣各基層工商所還專門設立信息服務機構,定期為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提供市場信息,發布集市行情,開展政策咨詢,處理各種糾紛;縣上每年都要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充分調動回漢群眾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截止去年底,全縣私營企業累計發展到238戶,從業人員達到4288人,注冊資本32551.8萬元。其中2012年新增私營企業51戶,新增注冊資本8726.8萬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7.1%和36.6%;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44戶,入社成員337人,成員出資總額達到11868.5萬元;全縣個體工商戶累計發展到5563戶,注冊資金11868.5萬元,從業人員達到8952人。分別比上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12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完成銷售總額108473萬元,實現產值37371萬元,分別比上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為了給全縣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更為廣闊的經營場地,近年來,張家川縣還把加快市場體系建設作為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促進城鄉商貿流通、帶動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采取國家、集體、個人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籌集辦法,多渠道籌集市場建設資金,在不斷鞏固、完善和繁榮縣內原有各集貿市場和專業市場的基礎上,重點對張家川商業城、張家川同仁建材市場、夜市小吃城、恭門蔬菜市場、龍山臥龍地百貨市場、龍山皮毛市場、馬鹿林副牲畜產品交易市場的拓展和擴建,先后建成各類專業和綜合市場22個,市場占地面積6.26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8946萬平方米,在全縣上下逐步形成了以聞明全國的張家川商業城、龍山皮毛市場為龍頭,8個專業市場為主體,張川、龍山、馬鹿、梁山、恭門、張棉6個集貿市場以及商務部推行的“萬村千鄉”工程為補充的城鄉貫通、大小互補、功能齊全、批發零銷兼有,大、中、小超市林立的市場網絡。201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92億元,比2011年的4.0942億元凈增8258萬元,增長20.39%,創當地歷史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