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走群眾路線堅持縣慶為民系列報道之二
節(jié)儉辦縣慶順民意得民心

▲張家川60周年慶祝活動大型團體操彩排現場
“60周年縣慶好像少了一些東西。”“是啊,和50周年縣慶相比,主會場是少了很多東西。”8月7日,兩位觀眾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體育中心觀看自治縣60周年慶祝活動團體操聯排時的對話引起了記者注意。“是不是少了許多鮮花和紅地毯?”聽著兩位觀眾的對話,記者忍不住插話。“還真是少了鮮花和紅地毯。50周年縣慶時的場面我記得很清楚。那年舉辦活動前就從外地整車整車的運花,整捆整捆的運紅地毯。那時候我家孩子剛進單位不久,天天回家說單位抽調布置會場。”經記者一提醒,在場的觀眾發(fā)現了60周年縣慶活動與50周年縣慶活動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節(jié)儉辦縣慶。
“60周年縣慶,張家川嚴格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省市有關規(guī)定,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鋪張浪費。最明顯的除了不擺放鮮花,不鋪設紅地毯以外,就是在60周年縣慶活動期間,所有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迎來送往,不設迎賓和禮儀小姐,在一些標志性區(qū)域,全部是清一色的工作人員引導。”張家川60周年縣慶接待組一位負責人表示,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省市有關規(guī)定讓本屆縣慶瘦身不少,活動經費明顯減少,縣慶的喜慶氛圍卻絲毫不減。當記者問變化時,該負責人說,張家川60周年縣慶走的是群眾路線,力爭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縣慶為民,達到內聚合力,外樹形象的目的。60周年慶祝大會僅僅是縣慶諸多活動中的一個,老百姓對慶祝大會固然看得重,但是比起給張家川真正帶來實惠的縣慶獻禮項目,群眾更愿意關注后者。
大明眼鏡店在張家川落戶已經五年時間了,作為張家川非公經濟中的一員,大明眼鏡店老板毛四海很想為張家川60周年縣慶活動增磚添瓦。當看到周圍大小商鋪私營老板為了營造縣慶喜慶氛圍張燈結彩時,毛四海也積極參與其中。“中央八項規(guī)定,提倡節(jié)儉。但是縣慶的喜慶氛圍還是要有。這些年張家川的發(fā)展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張家川60周年縣慶真正讓我們這些小老板高興的不是慶祝大會,不是中央祝賀團,而是張家川的馬路越來越寬了,城市越來越漂亮了,生意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毛四海的話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許多關注張家川60周年縣慶的群眾。為了迎接60周年縣慶,張家川臨街商鋪、居民自發(fā)張燈結彩,營造喜慶氛圍,目的就是讓政府行為與中央八項規(guī)定不矛盾、不沖突。
“外地客商的這種做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張家川縣慶活動走的是群眾路線,老百姓支持這種節(jié)儉辦縣慶的做法。”市人大代表、張家川縣木河鄉(xiāng)高山村支部書記肖克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張家川堅持縣慶為民,那就必須走群眾路線,而節(jié)儉辦縣慶就是走群眾路線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