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3年以來,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求真務實、業績突出、社會公認的“十佳”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展示“十佳”模范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干事創業、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張家川新聞中心特開設《先鋒引領》和《時代標兵》欄目,對8月12日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表彰大會上表彰的木河鄉莊河村等60個模范集體和馬金彪等150名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分期予以刊發。
以大項目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大發展
——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十佳集體縣發改局先進事跡

近年來,張家川縣發展和改革局以建設學習型、和諧型、節約型、廉潔型、服務型、先進型“六型”機關,提升干部職工整體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機關效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內聚合力,外樹形象,連續5年來,縣發改局在全縣的綜合考核和項目考核中均獲第一。2011年、2012年榮獲市委、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先進單位,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兩基”先進單位。
狠抓自身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縣發改局把抓班子帶隊伍,夯基礎樹形象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核心,結合效能風暴行動的開展,堅持把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整章建制,狠抓落實,傾力打造發改隊伍新形象,力促作風建設上質量。
一是完善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在總結歷年來各項工作制度執行情況的基礎上,針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執行實施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修訂完善了《局機關制度匯編》,使機關考勤、學習、議事等制度更加簡便易行,做到了凡事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根據工作實際,細化了班子成員分工,合并重組了內設機構,重新劃分了股室職能,優化組合了現有人力資源,在全局形成了自上而下抓落實,自下而上抓負責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學習,提升隊伍素質。長期堅持學習不放松,著力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和廉潔自律能力,重點培養干部的溝通協調能力、文字寫作能力和項目論證管理能力。大力倡導加強政策學習,重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國扶47條意見,省關于進一步加快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等重點內容的學習,著力提高職工的政策水平,分析宏觀經濟走向、經濟運行動向、項目投資方向的能力,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三是優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結合縣政府規范性文件清理,對2005年以來的行政審批、項目申報、審核等文件逐項進行了梳理、清理,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對相應的審批程序進行了優化完善,簡化了辦事程序。尤其是出臺了“張家川縣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圖”,方便了各項目單位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狠抓任務落實,助推經濟發展
一是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2012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0.8億元,較改革開放初1980年的3146.14萬元增長了65倍。固定資產投資33.81億元,較1980年的120.90萬元增長了2795倍。大口徑財政收入14928萬元,較1980年的67.3萬元增加14860.7萬元 ,增長了220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1億元,較1980年的1531.55萬元增加了45978萬元 ,增長了30倍。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49265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49977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08728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3120元。
二是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項目工作日新月異。項目儲備成果豐碩。牢牢把握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國扶47條、省扶16條、市扶20條、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實施、“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全省“3341”項目工程、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區建設、全省國家生態屏障區建設等九大機遇,特別是借助60周年縣慶這個平臺,圍繞縣情特征和資源稟賦,有針對性的征集、篩選、編制、論證、儲備了一批有利于爭取國家投入和匯聚社會資金投入的大項目、好項目。目前,全縣已建立起了“十二五”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六盤山山區扶貧片帶、“3341”項目工程等四大項目庫,共謀劃儲備項目1715項,總投資2192.52億元。項目爭取成績突出。不斷創新項目編制、篩選、論證、包裝思路,堅持高質量編制項目可研和初設等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爭取的成功率。僅十二五以來,共爭取項目366項,爭取國家投資15.32億元,比“十一五”同期增長了2倍,增加了9.8億元。特別是爭取到了回鄉風情園建設項目(一期)、縣城—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城區集中供熱、城區供水管網改造、保障性住房、劉堡梁安全人飲工程、縣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樓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止目前,在對接的129項縣慶項目中,已經落實到位33項,總投資14.49億元,落實國家投資6.58億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圍繞 縣城十大工程、工業雙五工程、恭門城鄉一體化八大工程、三區三業五帶、“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城區三網三化”等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目標任務,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僅“十二五”以來,陸續建設重大項目116項,累計完成投資33.8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