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3年以來,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求真務實、業績突出、社會公認的“十佳”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展示“十佳”模范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干事創業、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張家川新聞中心特開設《先鋒引領》和《時代標兵》欄目,對8月12日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表彰大會上表彰的木河鄉莊河村等60個模范集體和馬金彪等150名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分期予以刊發。
馬寶平的教師節禮物
——記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十佳教師”馬寶平

▲馬寶平輔導學生功課 供圖/米家小學

▲馬寶平修改學生作業 供圖/米家小學
“老師您辛苦了!”
9月9日,星期一。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劉堡鄉米家小學教師馬寶平推開他熟悉的教室門時,一群稚嫩的聲音飽含深情的說出了讓他眼睛濕潤的六個字。收起幸福的笑容,馬寶平走上講臺,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明天,馬寶平將迎來自己教學生涯中的第十八個教師節。十八年來,每年都會聽到學生們說這句話。“老師您幸苦了!”,簡簡單單六個字,在馬寶平看來,卻是每年中最讓他欣慰和感動的禮物。
當老師是一種幸福
1996年,大專畢業后,馬寶平被分到了張家川縣劉堡鄉米家小學,那時候學校條件遠比現在艱苦的多,回想走進學校的那一刻,馬寶平說:“沒有失望,就是覺著開始實現理想了,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小時候上學時的艱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時候給我帶來力量的是我慈祥的班主任。因為他的鼓勵,我才有了當老師的夢想。不曾想,一轉眼,我已經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8年。”馬寶平一邊翻閱學生的作業一邊和記者交流著自己的工作經歷。
“忘不了,小學班主任的溫暖。”馬寶平說,小學時,家里條件艱苦,上學的路很遠,但是為了能學到知識,有時候就算感冒了都要硬撐著走10里地到學校上課。
馬寶平回憶,小學時自己的學習成績差,那時他的班主任老師為了不讓他落下功課,幾乎隔兩天放學后都到他家為其補課,然后再步行趕10多里的路回家。每當班主任老師來家時,他們一家人都會很開心,爺爺和爸爸見到班主任老師的笑容,馬寶平至今銘記,當時的他對全家人說:“當老師真幸福,這么受人尊敬,我也要做受人尊敬的老師。”
辛苦是一種責任
從踏上講臺那一刻,馬寶平一直鞭策自己,告訴自己要努力,要付出。
“每次想到家里人見到自己老師的那種笑容,我就有一種動力。但是,我知道要想得到那種笑容,就要有付出,就要有努力。不僅僅是為了收獲那份尊敬,更是為了那份責任。我要為老師這個職業負責,要為學生和家長負責。”當上教師之后,馬寶平才深知老師兩個字有多重,才明白要想讓學生和家長滿意,除了幸苦,更要帶著責任去教學。
為了讓自己的學生能和城區小學的孩子有著同樣優秀的成績,馬寶平經常自費買來最優秀的小學教案,一遍遍研讀講課技巧。為了讓自己的學生能在一直保持學習興趣,馬寶平學會了電腦,自己上網查閱各類知識點,讓后一條一條記下來,在課堂上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自己的學生能及時獲得更多的信息,一向節儉的馬寶平,把自己的“磚塊”手機換成了可以順暢上網的智能手機,課前課后,讓有疑問的學生查閱信息。
鄉村小學的教學任務很繁重,一個人要帶幾個班的課,一天課下來,往往會腰酸背痛,有時候拿粉筆的手指關節會疼的端不穩水杯。盡管如此,馬寶平還是堅持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充電學習。在他看來,只要孩子們有進步,再幸苦都值得。
“我很欣慰,自己的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著新鮮感。我也很慶幸,孩子在和我的朝夕相處中,不僅學會了知識,更是慢慢學會了做人。他們越來越懂禮貌,每天都會很關心的和我打招呼。我深知,這是我幸苦工作換來的。我很感激孩子們對我的認可和愛戴。”談起自己的學生,馬寶平一直在微笑,仿佛在微笑的那一瞬,自己的一切幸苦全部煙消云散了。
教師節的收獲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馬寶平付出的是辛勞和汗水,而他收獲的卻是一份份充實。就在這個教師節來臨之前,馬寶平被評為“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十佳教師”。帶著榮譽的光環,再次走進學校的馬寶平,平靜的翻開歷年來他獲得的榮譽,1996——1997學年度,縣級優秀教師;2010——2011學年度學區調研考試第一名;2010——2011學年度學區優秀教師;2011——2012學年度學區優秀教師……
面對榮譽,馬寶平淡淡的說:“路還很長,要一直走下去。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一天,就該給孩子多一份關懷,比起這些榮譽,學生的一句‘老師您幸苦了’更值得我去珍惜,我期待下一個教師節聽到孩子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