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30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召開全縣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暨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交流會。會上,縣紀委、縣發改局、教體局、司法局、水務局、龍山鎮、連五鄉、閆家鄉等縣直部門和鄉鎮緊密聯系自己思想工作實際作了交流發言,對全縣各級干部提高貫徹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的能力,吃透講話精神、把握發展形勢、找準改革突破口有啟迪作用。現將交流會上的部分發言予以摘錄刊發,供大家學習借鑒。

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馬小平在發言中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明確提出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及監督體系的改革方向和具體要求,強調了規范權利行使、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今后,縣紀委監察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重點抓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切實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轉變干部作風的安排部署。按照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健全改進作風的常態化制度”的部署,紀檢監察機關要以徹底反對“四風”、著力服務群眾,強化紀律建設,努力改進作風為重點。一要嚴明黨的各項紀律,二要嚴格執行作風建設各項規定,三要扎實推進效能風暴行動。二是切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始終保持嚴懲腐敗的高壓態勢。一要加大查辦案件力度,二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三是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落實,強化“一把手”主要責任。一要落實各級黨委的主體責任,二要強化紀委的監督責任,三要強化用權行為的監督。
閆家鄉黨委書記馬建軍在談到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體會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我們必須圍繞習總提出的強、富、美來完善農村工作思路。閆家鄉地處關山林緣區,是一個典型的貧困高寒陰濕山區,基礎條件差、發展落后、群眾生活困難,全鄉經濟結構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因此,要實現習總提出的農村的“強、富、美”,必須按照縣委提出的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的思路和把閆家鄉“建設全縣東部母畜繁育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在畜牧養殖上做大文章,通過畜牧業的興旺帶動多業的發展,做到依托畜牧業帶動餐飲和牛羊販運業。我們將努力把全鄉愿意搞養殖的農民逐步變成牧民,做大做強草食畜牧業,做到全鄉的小康看畜牧,著力推進能繁母畜總量、飼草料總量、種畜繁育生產快速發展,從而實現畜牧業帶動大發展的目標;把出外打工的農民變成老板,做精做優餐飲服務業;把愿意搞流通農民逐漸變為經紀人,作響做活皮毛販運業。
結合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閆家鄉實際,閆家鄉將教育群眾從種植業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放下鋤頭牽牛頭,拿起羊鞭發羊財,教育群眾樹立“多種一畝草,小康實現早”的意識,從農民完成牧民身份的轉變;要修牛棚、建羊舍,加快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養殖大戶、家庭牧場等生產主體,充分利用扶貧資金在后山村、三友村、大場村、車古村,采取項目投資、群眾參與、利益分紅的模式,建成飼養量在200頭的綜合養殖場4個,在沿湯浴河流域9村扶持建成養牛20頭以上的家庭養殖場12個,扶持發展養牛5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40戶,成立養牛專業合作社12個。建立農村互助基金會,幫助全鄉1047戶貧困戶養牛,爭取在三年內戶均2頭。加強對群眾的養殖技術培訓,做到每戶1個養殖明白人,通過多種措施,爭取在三年內牛飼養量達到1萬頭,羊1萬只,使閆家鄉真正成為全縣東部母畜繁育示范區,使畜牧養殖業真正成為閆家鄉群眾的“錢袋子”。同時,扶持剩余勞動力開餐館當老板,從現有的58家逐步擴大到100家,鼓勵群眾跑流通當經紀人,力爭三年內從事牛羊販運的從業人員達到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