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縣委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兩會”以及三級干部會議相繼召開完畢,對張家川2014年各項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成全縣人民的共識。深刻理解把握2014年全縣重點工作,對于推動張家川跨越發展,意義深遠。近期,本網推出【起航2014】專欄,深入宣傳報道全縣三級干部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各行各業謀發展、促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為強力推進全縣工作,實現新跨越,營造良好氛圍。
“三區三業五帶”助推農村和農業發展
2014年,張家川以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335”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計劃,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努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一是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緊緊依托旱作農業項目,加快西部山區綜合治理示范區、西部川區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和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三大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好清水河流域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園區、石峽灌區蔬菜產業示范基地等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發展壯大玉米、馬鈴薯、大麻、中藥材、蘋果優勢產業,力爭年內建成5—6個特色顯明、亮點突出、規模檔次較高、典型示范作用強的示范點。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解決土地撂荒的問題。要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方向,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不斷壯大三大富民產業。加強技能培訓,注重品牌效應,引導餐飲服務業實行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連鎖式發展,力爭年內新發展清真餐館經營店2800家,賓館200家,實現創收10億元以上。強力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動物疫病防控和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在東部6個鄉鎮25個林緣村組建扶貧互助協會,帶動建立基礎母畜繁育基地。依托“張家川縣優質肉牛養殖技術提升與產業開發”項目,抓好6個優質肉牛繁育基地示范鄉(鎮)、40個肉牛繁育示范小區建設,發展規模養殖示范戶800戶,確保3年內把我縣打造成全省規模較大、西北地區有影響的國家級肉牛產業科技示范縣。緊緊圍繞振興皮毛產業“3142”目標,加快皮毛產業結構升級,力爭年內新發展皮毛加工戶100戶,皮毛販運戶500戶。按照園區總體布局規劃,動員皮毛貨棧及皮毛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做好皮毛市場搬遷準備工作,通過扶持引導等多種措施,真正使皮毛產業成為富民利民的大產業。
三是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緊緊圍繞全省“1236”和全市“1461”扶貧攻堅行動,堅持“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主的扶貧方式,加快實施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規劃項目,推進龍山清水河流域、馬關石川流域和連五梁流域整片帶整流域扶貧開發,抓好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扶貧、勞務培訓等工作,力爭年脫貧人口2.5萬人。結合雙聯行動,加強與省市幫聯部門的銜接溝通,全面落實“八個全覆蓋”和“五件實事”,支持各聯村單位、聯戶干部發揮各自優勢,主動作為,盡力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幫助解決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
四是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要高度重視、加強管理、嚴明紀律、靠實責任,全面落實好危房改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健全完善公開公正、規范透明的惠民政策落實機制,強化規范管理和全程跟蹤督查,嚴厲查處違規行為,嚴禁觸及強農惠農資金這根“高壓線”,確保各項強農惠農資金不折不扣落實到農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