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服務為先、便民利民、先易后難、穩妥推進的基本原則,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深入實施“335”現代農業推進計劃,決定從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歷爭用3年時間,在該縣連五鄉實施全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張家川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連五鄉自3月20日開始,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和實施,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壯大。馬咀村馬建林、連五村楊俊林、馬志剛組織本村致富帶頭人和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在原有養殖場的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開展家庭經營種養殖創建活動,正在申報辦理家庭農場,在規范四個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馬咀村蔬菜種植合作社爭創市級示范社,蘭家村養羊合作社已完成了注冊登記。
農村土地流轉規范有序推進。鄉上進一步完善了土地流轉服務站的各項工作制度,強化了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春季在連五、高莊兩村為嘉禾草業公司流轉土地215畝,目前全鄉流轉面積已達到8800畝。

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明顯。一是春季新播種紫花苜蓿800畝;二是全鄉目前著手正建養殖場2個,馬咀村養殖小區已完成土地租賃,規模養殖戶達到了220戶;三是為馬嘴村100個蔬菜大棚開挖用水管道800米,安裝供水管道和設施,方便了棚內用水;四是全鄉今年外出新開餐館11家,目前已達到221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完成調研摸底。鄉農業中心會同縣農業部門在贠家村已開展了前期的調研宣傳工作,進行了初步的調查摸底工作。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統一規范。鄉上首先成立了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配備了相關人員,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封頂,完成了村級資產和財產登記,在2個村開展“陽光”村務規范活動,示范帶動全鄉范圍開展陽光村務活動。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鄉上新建“三農”自助服務點,落實玉米保險補貼8.6萬多元,同時宣傳收繳2014年農業保險,加強了中渠村互助社資金的規范運行和管理,年內調整利率到5‰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一是完成了贠家、中心、李家、三合、張家村新修農田道路50公里,鋪設砂礫路10公里的初步規劃工作,初步規劃在贠家村修建橋梁一座,工程總造價45萬元,目前已完成圖紙設計和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全鄉通村道路綠化工作已完成,4月份,組織鄉、村干部以及群眾,對全鄉通村道路兩側栽植柳樹、楊樹2.5萬株,完成了今年的綠化工作。三是中心、連五村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硬化小巷道以及四合村異地扶貧搬遷工程已開工實施。四是在高莊村開展“百村美麗”改善人居環境市級示范村,目前已完成初步的規劃并正在進行村莊院落的美化亮化工程。五是中心、高莊村文化廣場已完成建設。六是鄉綜合業務樓、鄉中心幼兒園已完成主體,鄉衛生院即將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