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十月份新搭建的太能能熱炕不但燒著熱乎、省煤省柴草,還舒服、干凈、溫度高。”1月22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鄉小楊村村民李生菊指著她家的太陽能熱炕告訴記者。
為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取暖節能改造,提高農戶冬季室內溫度,減少煤、柴草、動物糞便等能源消耗和污染氣體的排放,今年,張家川縣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示范帶村容村貌整治項目建設,爭取實施了農村被動式太陽能熱炕項目,在大陽鄉小楊、下李兩村實行試點,在建設規劃上突出“生態、節能、環保”的新理念,推廣使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保溫炕等新型環保設施,巧用太陽能讓農村農民群眾受益,農戶家里溫暖了不少,同時為農民節省了開支,保護了環境。

“太陽能熱炕說簡單點就是不用在炕下面生火,利用太陽能熱水給炕面子加熱,像是睡在了電熱毯上。同時把室內溫度提高了四五度,配上保熱源、保溫墻體的新材料的利用,冬季我們家里溫度能夠提高到14度以上。”李生菊的愛人指著墻上的溫度計說,安裝的新型太陽能升溫速度快,一箱水有四個小時就可以加熱到90度以上,保溫效果還很好,降溫慢,管道也不易結凍。太陽能熱炕不僅節省了燃料不用再燒炕同時也方便了冬季全家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熱水使用非常方便,洗衣做飯,洗臉洗腳,想什么時候用熱水什么時候就有。”李生菊的婆婆補充著說道。
“太陽能熱炕就是結合熱炕與太陽能熱水的特點,選擇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原理,將PERT地暖管盤布于炕體表面,將熱水通過水泵循環至地暖管內,實現熱炕的加熱原理,熱水利用率達到了90%,采暖溫度達到了20度以上。這一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推廣,減少了煤炭、柴草、電力等能源的消耗,保護了生態環境,降低了農戶的生產、生活成本。”在鄰村安裝太陽能熱炕的一位技術人員從專業角度向記者把太陽能熱炕做了介紹。
大陽鄉鄉長馬創成告訴記者,大陽鄉狠抓民生工程,積極爭取民生項目,結合該鄉實際,去年10月底在小楊村、下李村示范推廣縣農業局、科技局縣列科技項目水電一體化太陽能熱炕17臺,電熱炕3臺,目前已安裝完畢,經調試達到了預期效果,農戶滿意程度高,得到了農民群眾的一致好評。項目的實施擴大了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應用范圍,加快了爐灶炕改造升級步伐,提高了新農村建設的科技含量,改善了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和環境條件,為民生工程增添了新的亮點。
“自從村里用上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保溫炕等新型環保設施,村里的面貌煥然一新,環境更加整潔,村民的生活更加舒適了。” 小陽村支書楊峰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