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人闖世界東線攝制組于武漢兵分兩路,在一路記者前往山東的同時,另一路記者行至上海,感受國際大都市里張家川人干事創業的熱情和他們的喜怒哀樂。
上海早在2001年公布的《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條例》中就明確了對清真餐飲的優惠措施,在場地租金、銀行貸款利息以及稅收等方面都有所補貼、減免。雖然有著寬松的政策環境,但這些政策更多服務于有一定規模的餐飲經營集團。這就決定了,上海清真餐飲的創業者必須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和管理意識。

在上海的張家川籍餐飲服務人員,無論是在人員的數量上,還是在人員構成上,都跟武漢有很大的區分。首先在數量上這里從業人員總共500到600人,這些人中大概有200多人是以小型散戶從事經營,還有一部分人是在上海的大中型餐廳就業,另外剩下的300多人主要是在上海的各大高校為學生提供餐飲服務。
客觀來說,最早進駐上海牛肉面市場的青海人,占據了中小型拉面館的大半江山,張家川人目前在上海開設的中小型面館分布非常分散,數量也只有三十多家,而且大多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店。

從全國來說,上海的高校數量是非常之多的,而且現在有越來越多來自西北片區的學生到上海就讀,另外相對于社會餐飲企業來說,高校餐飲企業也有著更為穩固的客戶群,所以張家川餐飲人將目光鎖定這一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在上海創業的張家川餐飲人共開設了服務于高校餐飲的清真餐飲公司3家,穩定占據了上海高校70%的清真餐飲市場。
上海伊源清真餐飲公司是上海最大的一家高校餐飲公司,目前公司共為上海復旦、師大等31家高校提供清真餐飲服務,公司近400名員工中,約有270名是張家川人。公司執行總經理張家川人馬貴榮在多年的打拼中,始終加強自我學習和對員工的培訓,培養出眾多有管理意識的新型餐飲人。

“大家需要加強的,就是你在這個行業里面怎么定位,如果你帶領的團隊像狼一樣,你必須要有狼的本能才能吃到肉。如果你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沒有上進心,跟羊一樣你只能吃草。”上海伊源清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貴榮說。
如果說武漢是張家川餐飲人最初創業的沃土,上海就是他們筑造夢想的基地,在這里,他們通過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完成由普通打工者向具備管理理念的創業者過度的階段,并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的夢想逐漸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