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縣政府網站、縣婦聯聯合開辦《最美家庭》欄目,專題宣傳我縣涌現出的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國防、低碳環保、鄰里友善、熱心公益、誠實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進一步塑造新家風,弘揚新風尚,傳遞正能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熱心公益人人贊
——記李君和雒春霞的熱心公益之家
雒春霞自與丈夫李君結婚以來,夫妻倆相敬如賓,尊老孝老,寬厚待人,以德治家,用愛心譜寫了一曲曲文明、和諧的動人樂章。他們夫妻物質生活不慕新潮,提倡節約,他們夫妻對親友鄰里街坊,樂善好施,和睦相處,將更多的錢用在了從事公益事業上,無論是過去居住的龍山鎮連柯村,還是現在居住的縣城家屬樓,只要一提起雒春霞,人們都說她是個熱心腸。不管是親友鄰里、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妯娌之間,只要大家有什么事,雒春霞總是主動幫忙;鄰家的老人生病了,她總是上門看望;逢年過節,她總會探望親友……
夫妻和美 共譜文明禮儀家教新曲
李君在電力系統工作,由于工作所需,出差、下鄉時間較多。做為人妻雒春霞理解、支持、尊重丈夫,總是獨自承擔起家中所有的一切,從無怨言。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一人承擔著家中所有的家務,照顧雙方老人和孩子。說到妻子,李君總是自豪的,同時也常感愧疚地說:“春霞嫁了我,代我盡了不少做父親和兒子的責任”。17年來,夫妻相互包容、互尊、互敬、互愛、和睦相處。
提起雒春霞的孝敬老人,所有認識的人都會不由翹起大拇指。結婚后,雒春霞就同公公、婆婆一家人共同生活。做為人媳,對兩位老人她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用心照顧二老的飲食起居,而且家中大小事也征詢他們的意見。都說婆媳關系難處,而雒春霞與婆婆的關系處理的非常好。對于雒春霞,婆婆同女兒一樣看待,給予更多的不僅是關愛、照顧,還有寬容。婆婆的手機壞了,兒媳立刻送上一個最新款的手機;婆婆生病了,兒媳總是悉心照料……看到這一切,婆婆悄悄的笑了。
做為人母,對于兒女,雒春霞對他們給予的不僅是關愛,更多的是用“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有空善不空”的家訓來培養他們養成勤奮好學、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的好品德。為了以言行影響兒女,夫妻倆教育他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雒春霞教育兒女從不以干部家屬自居,遵紀守法。她與丈夫在物質上追求淡薄,不慕新潮,不擺闊氣,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
樂善好施 家庭成員齊走愛心公益路
李君的父親是我縣一名退休干部,本是不問政事身輕心閑,子孫繞膝安享天倫樂的時期,但是由于他在崗期間工作出色,大有作為,退休后被我縣某公益機構聘為主任,成為一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排頭兵,他退休后放棄安逸的生活,帶領著團隊東奔西走,爭項目爭政策支持,組建了數支“愛心爸爸”,“五老五好”等志愿者隊伍,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兒媳婦的雒春霞,現在是張家川縣秦腔藝術協會會長,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工作經費沒有保障,雒春霞經常奔走于相關部門之間拉贊助,有時難免自掏錢包墊付開支,但是為了自己的愛好,為了秦腔這個民間藝術得以發揚傳承,她愿意出錢出力。
共同成長 同譜愛崗敬業新篇
李君是我縣老地下黨員的后代,但李君沒有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而養尊處優,在電力系統工作的20多年里,干一行,愛一行,工作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從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電工干起,逐步進入系統管理層。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獎勵。看著丈夫一張張獲獎證書,妻子雒春霞高興的說:“再苦、再累,這樣我也值了”。
人們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個默默奉獻者的女人”。李君每一項榮譽背后都有著妻子雒春霞無私的奉獻、理解和支持。生活中的雒春霞,性格溫柔大方,活潑開朗,除了體貼、關心丈夫外,給予丈夫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外。她從小就喜愛秦腔,生活再累,她也沒有放棄自己一直熱愛的秦腔,閑暇之際,她自我加強,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正因為這樣的堅持,近年來,她在市、縣各種戲劇文藝中嶄露頭角,獲得了榮譽,現在雒春霞任張家川縣秦腔藝術協會會長,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