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縣政府網站、縣婦聯聯合開辦《最美家庭》欄目,專題宣傳我縣涌現出的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國防、低碳環保、鄰里友善、熱心公益、誠實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進一步塑造新家風,弘揚新風尚,傳遞正能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不離不棄 攜手共進
記張家川縣煙草公司退休職工李鳳英“夫妻和睦”最美家庭

在張川鎮東街社區,人們經常議論著一位普通婦女。幾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好媳婦,侍候殘疾丈夫的好妻子,熱心助人的好大姐。她就是縣煙草專賣局退休職工李鳳英,她的事跡在張家川鎮東街社區被大家交口稱贊。
李鳳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勞能干、和藹可親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在鄰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多年來得到單位同事和社區居民們的一致好評。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賢妻、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987年,23歲的李鳳英與同在民貿公司工作的鐵小林認識后結為夫妻。2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的奉獻著。由于她的丈夫身有殘疾,行動不便,她了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么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經常從早上忙到晚,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沒有發過一次牢騷。
2001年,一次意外,她的丈夫不幸摔倒,大腿骨折,加上丈夫本來就有殘疾,在床上躺了一年。她為丈夫洗澡、理發、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為照顧臥病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女,她很少走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

她的丈夫是搞財務工作的,工作忙,單位離不開,開始時她就去丈夫單位將工作資料拿回家,丈夫就在床上記賬、填表,完成后她又將報表等資料送到單位,從來沒有耽擱過一次。一年后她就用輪椅推著丈夫去單位上班,當時兒女年紀小,還在上小學,她自己又要到30里外的龍山鎮去上班,工作是給西部八鄉鎮的數百戶卷煙零售戶送貨,工作任務重,十分辛苦。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先是做好早餐,同時為兩個孩子和丈夫準備好午飯,送孩子去學校,推著丈夫去單位,然后又要趕早班車去龍山上班,開始一天的辛勤工作。有時下雪天班車少或不出車,她就想辦法,高價租車去上班,數年來沒有無故遲到過一次。公司在龍山為住家遠的員工都配有宿舍,其他同事一般都會住在宿舍里,只有她為了照顧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女,每天都來來去去,忙碌奔波于家和單位之間。
就這樣無論酷署寒冬,風霜雨雪,她都這樣不知疲倦的奔走著、忙碌著,從不停息,從無怨言,從沒有影響丈夫和自己的工作,也沒有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兩個孩子的學習。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和教育著兩個孩子,帶給孩子們的都是正能量。在她的影響下,女兒和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學會了自強自立,他們除了上學還主動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每天放學他們先去接回爸爸,侍候爸爸一起吃完午飯后都會搶著刷鍋洗碗,每次買了喜歡吃的東西,孩子總是相互讓著對方先吃。熟悉她家的人們無不稱贊她的兩個兒女是尊老愛幼、勤奮好學的好孩子。
天有不測風云,常年的辛苦,超負荷的勞作,李鳳英倒下了。2005年10月,患有高血壓的李鳳英因勞累過度,在單位值夜班時突發腦溢血,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由于搶救及時和家人的悉心照料,她慢慢的蘇醒,逐漸恢復。災難并沒有壓垮生性好強的李鳳英,她憑著堅強的意志,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心態,每天堅持鍛煉身體,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經過長期不懈的堅持努力,現在她已基本恢復了大部分身體機能,不僅能夠一切自理,還能操持家務、照顧家人。
如今,李鳳英已退休在家,兒女們也已長大成人,并有了各自的事業。她還和以前一樣侍奉公婆,照顧丈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