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華夏民族的始祖—伏羲
◇龍天
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并為此而自豪,龍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徽標和象征。要說到龍的來歷,或者說龍圖騰的起源,尋根溯源,不能不追蹤到三皇五帝時代。三皇,指伏羲、神龍、黃帝,其中伏羲為三皇之首,也稱“太昊”。據史書記載,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叫做雷澤的地方踩了巨人的腳,于是懷孕,隨后在成紀生下了伏羲。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所謂“蛇身”,就是龍身。伏羲的出生地成紀,就是現在的天水。民間相傳,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他們結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龍的傳人。在生活中,他注意觀察周圍的天地鳥獸,探索萬物運行的法則,始創八卦。他發明八卦之地,就是現在的天水三陽川的畫掛臺(又稱卦臺山)。伏羲畫八卦,創造了歷法;發明魚網,教百姓打魚;規范男女婚姻,制定嫁娶禮儀;發明文字,代替結繩(古代記載文字、數字的方法);發明琴瑟,傳播音樂。在伏羲時代,先民開創文明,有了文化。所以,伏羲不僅是我們民族的始祖,而且是我們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堪稱上古社會本領最多、發明專利最多的領袖人物。他創造了人類,用自己的智慧,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后人為紀念他,在他的出生地成紀,現今天水修建了伏羲廟,原稱太昊宮。伏羲廟始建于何時,現在已無法考證。據廟內現存的明代弘治三年,即1490年《新建太昊宮門訪記》石碑記載,時太昊廟已初具規模,距今已有500余年。《明史·社志》記載,明正德十一年就是公元1516年,根據巡按御史馮時雄的奏請,“立伏羲廟于秦州”,由太昊宮擴建為伏羲廟。此后多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筑群,整個廟宇坐北朝南,包括戲樓、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廳等6座建筑!叭宋氖甲妗狈说哪嗨茏窬驮谙忍斓罾铮欠藦R中的主體院落,院落中縱八、橫八排列著64棵古柏,均為明代所植,對應著伏羲六十四卦之數,F存于伏羲廟37株,依然挺拔蒼翠,濃蔭蔽天。“先天殿”里的伏羲塑像,濃眉長髯,樹葉為衣。手托兒卦,赤膊跣足。雖然是原始部落首領的形象,但神情聰慧凝重,目光如炬,靈氣逼人,儼然是“開天明道”!叭宋氖甲妗钡幕。這是目前全國最大、最精彩的伏羲塑像。大殿之內到處顯現著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大殿頂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裝飾,井口開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圖,正中的藻井繪畫著河圖和伏羲先天八卦圖。殿內有渾身有鱗、長著翅膀的“龍馬”,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赤文(紋)綠色”。傳說它本是龍,而成馬形,從黃河中來,鱗片下面藏著圖,為藻井上面的河圖,就是八卦,古書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边有象征著伏羲、女媧結為連理、繁衍人類的一對疊在一起的磨盤。據說,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廟中的磨盤,夫妻永遠和睦!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伏羲創立和倡導的古文明,影響了炎黃子孫,形成了以伏羲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民族。因伏羲“人首蛇身”而崇拜龍的神州大地,進而演變為龍圖騰,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征。特別是經伏羲首創,商朝以后逐步完備的八卦易經學說,在歷史上成為東方哲學的重要載體、治國修身的行為準則、審時度勢的分析依據、發明創造的激活因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至今仍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探索、研究,成為伏羲文化的代表和精華!



伏羲廟

圖為2005年7月3日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采訪公祭伏羲大典活動 圖片拍攝: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