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時代在華夏文明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這個時代繼承了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原始文化,造就了酋邦文明,為奴隸制文明奠定了基礎。軒轅作為這一時期文化的代表,開創了華夏文明。而他的早年時期則是在清水度過的,清水因之而稱為“軒轅故里”。
軒轅故里秦人崛起的家園

圖為清水軒轅廣場 配圖:天水在線
軒轅黃帝
據《水經注》記載:“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按史籍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其父少典是有熊國國君,其母為有蟜氏之女,名附寶。相傳黃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閃電繞著“北斗樞星”,竟感而有孕,懷胎24個月生下了黃帝。黃帝“生而神靈,幼兒徇齊,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黃帝作為上古時代一定階段炎黃集團的首領,勤于政務,愛民如子,修德立義,以德治天下。在他的帶領和治理下,炎黃集團在物質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
軒轅故里
清水縣東南70里關山林海深處,有一軒轅谷,相傳是黃帝軒轅誕生的地方。
軒轅谷,亦稱三皇谷,俗名三皇溝,在今山門鄉白河村。清水縣是“軒轅故里”,文獻中屢有記載。史稱“有蟜氏以戊己日生黃帝于天水”。晉·郭璞《水經》載:“帝生于天水軒轅谷。”《甘肅通志》載:“軒轅谷,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直隸秦州新志》載:“帝生于軒轅之丘,名曰軒轅,今清水縣有軒轅谷。”《甘肅省志考異》中載:“軒轅谷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帝生處也。”清水古稱上邽,又屬天水郡管轄。故史料上所說的天水軒轅谷,實際上就是清水軒轅谷。各種志縣亦均有記載:“軒轅谷,東南七十里,黃帝誕于此。”黃帝“生于姬水,長于壽邱”。宋·羅泌博考眾說所著《路史》,該書注中有壽邱在上邽語。這些史實與成紀為伏羲、女媧生地,寶雞為炎帝生地互相印證,有助于證明渭水流域為華夏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秦亭故址
春秋八百諸侯,霸者有五;百家爭鳴,儒法尤盛;戰國七雄爭勝,終為大秦蕩平。秦統一了疆域,統一了政治,統一了文化。秦王朝最雄壯的故事寫在關中平原,最悲慘的故事刻在了長城腳下。然而,秦人發祥之地卻在清水。
大隴西來萬嶺橫,秦亭何處覓荒荊。
非子考牧方分土,隴右山川盡姓贏。
從秦非子到秦莊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領以“秦”為根據地慘淡經營,致力農牧,在同西戎的對峙交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在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這個“秦”就是后來的秦亭之“秦”,秦帝國之“秦”。秦始皇統一中國,置郡、縣、鄉、亭。也許是出于追根溯源的緣故,在其先人的發祥地清水首置上邽縣,設秦亭。